1.当天气转凉的时候,老人应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寒冷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当天气转凉的时候,老人应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天气变凉心跳加快_天气变凉心率会下降么

天气转凉,病房明显人满为患,那么为何一到天气转凉的冬季心脑血管患者就增多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

一、为何天气变冷心脑血管病患者就增多一是气温的原因。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导致人体产生生理反应,调节交感神经进入兴奋状态,造成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从而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同时,与寒冷相伴的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消耗大,也会导致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流通不畅,导致血管堵塞,发生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严重的出现血管斑块破裂。二是生活习惯的改变。天气一冷,人们往往食量大增,爱吃肉类或油腻之物,加之冬天懒于运动,机体得不到锻炼,造成高血脂,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三是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冬天会出现雾霾,冬天出现雾霾天气,最先受影响的是人的情绪,容易导致坏情绪甚至焦躁、抑郁;其次是气压低,进一步推高血压;糟糕的气味、微粒,先是使呼吸系统受累感染,病毒随后损害血管,易侵犯到心脏,可能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或者降低心功能,还可能侵入到冠动脉粥样斑块,造成斑块破裂而引起心肌梗死。二、天气变冷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一是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中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外出活动时注意添衣服,对头部、手部、面部的保暖要重点关注。二是要戒烟少酒。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不吸烟者相比较,吸烟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长期饮酒的患者会出现血粘滞度增高、血脂增高,会使血流阻力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三是要“管住嘴”。坚持低盐、低脂膳食,尽量不要食用动物内脏、蛋黄、贝壳类等高胆固醇食品。对于高血脂患者,还可食用具有降脂功能的蔬菜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还应多吃豆制品,因为大豆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磷脂,可通过改善脂肪代谢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四是要“迈开腿”。适当体育锻炼能使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正常化,有利于改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建议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每周不少于5天,并且持之以恒。运动以不感到疲劳、身体轻松为准。五是要坚持服药。对于已确诊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特殊人群,除了养成以上的生活习惯外,还需积极服用降压药、服用降脂药、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六是要定期体检。坚持定期体检(一年或半年),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尤其对于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35岁以上人群,更应定期体检,提早预防。

分享知识,分享健康,从心开始!

我是@心血管内科刘医生skr,一个专注分享知识,分享健康的内科大夫,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对您有所帮助,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吧,谢谢了!

寒冷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一、浑身发抖

当人体置身于低温环境时,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会引起骨骼肌不自主的节律性收缩,引起全身肌肉会紧绷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缓解寒冷。这在医学上称为“战栗性产热”,人们在寒风中,会冷得跺脚,也是基于此原理的本能反应。

二、身体末梢冰冷

外界温度过低时,身体会首先趋向于保护重要的部位,更多血液会流向身体中心,给重要脏器供应氧气和养分,相对的,手指、脚趾、耳朵等末梢部位就会因为血流减少而感觉寒冷。

所以,在寒冷的环境中,外出时尽量带上耳罩,或用帽子、围巾遮住耳朵、鼻子;穿上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带好手套;胸背部贴身衣物穿暖些,有助于让血流均衡分配,同时保障身体末梢供血。

老人、孩子等体弱人群尤其要注意四肢保暖。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搓手搓耳朵,让其快速回暖,不宜直接用热水或热物敷贴。

三、流清鼻涕

正常人每天分泌数百毫升鼻涕,它们会顺着鼻黏膜纤毛运动的方向,流向鼻后孔,再到咽部,另有一部分蒸发或干结了,所以平时不会有鼻涕流下的烦恼。

而当冷空气进入鼻腔,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就会出现流清鼻涕或鼻孔黏液现象。这属于鼻子对冷空气敏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射。

冷天出门戴口罩,可以减少冷空气进入鼻腔的机会。为了能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可以每天用冷水洗一次脸,流鼻涕时可用温盐水冲洗鼻子。

如果稍有冷空气就不断流鼻涕,且持续时间很长,到室内也不好转,要怀疑是鼻炎导致,建议到医院就诊。

四、心脏负担加重

在寒冷时,为给身体提供足够能量,心率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和工作负荷也会增大。低温时血液黏稠,循环流速更慢,则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一旦遭受寒冷刺激,冠状动脉易收缩痉挛、血压升高,原有心血管基础病变的患者可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五、呼吸急促

低温时,尤其北方地区,顶着寒风行走有时会喘不上气、不停咳嗽、恶心想吐,这是因为寒冷干燥的空气会让鼻子发干,刺激咽喉部位,还会使小气管收缩,以致出现呼吸道应激反应。

所以冬天外出要护好口咽部,尽量用鼻子呼吸,避免嘴部干燥加剧,也避免冷空气侵袭;平时注意补水,每天不少于七八杯,蜂蜜水有润燥功能;多吃梨、银耳、百合等润肺食物;家中可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恒定。

六、关节僵直

寒冷时很多人会感觉肌肉酸痛、关节发僵、关节炎疼痛加重,那是因为温度过低会导致肌肉收缩,血运和滑液分泌减少,关节周围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等)顺应性变差。

所以,气温骤降时,一定要及时添衣保暖,避免长时间呆在户外。登山、爬楼梯等运动会增加关节负重,尽量不要在冬季进行。运动前,一定做好热身,以免僵硬的四肢投入到剧烈的运动后,造成损伤。

饮食方面应注意补钙、维生素、蛋白质等,适当多吃牛奶、豆制品、虾皮、海带、核桃等。

参考资料:

人民网-寒冷带来的身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