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咸度是多少
在地球上,钠是地壳里丰度第六高的元素,竟然有2.6%,仅仅排在氧、硅、铝、铁、钙之后。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较轻的高丰度元素来说,钠的反应性太强了,很容易和其他元素生成盐类,因而被锁定在地球表面,而不会散逸到太空。
最多的钠元素和氯元素结合,形成我们常见的食盐:氯化钠,它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
其实,海水除了有咸味以外,还有一些苦涩的味道,这是因为海水里除了有钠离子,还有少量的镁离子。氧化镁的别名就叫“苦土”,海水里的苦味就来自镁离子。
至于氯化钠为什么是咸的,那就是一个比较深奥的生物学问题了。
酸甜苦辣咸号称五味,咸味是人体的一种感觉,主要由舌头上对氯化钠起反应的味觉感受器细胞来感知。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允许钠离子进入细胞,启动化学神经递质的释放,将盐的存在转化为神经信号,这些神经递质进入大脑,导致对咸味的感知。
人类之所以有对咸味的超强感知,来源于亿万年的进化史。钠元素有个“哥哥”:钾元素,这是大多数植物都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钾元素是一种重要的肥料。
相比而言,动物体内的钠钾元素的总量差不多,却分布在不同的地方。30%的钠分布在骨骼里,其余大多数都在细胞外的组织液里。钠离子是体液电解质平衡的关键,它不仅帮助调节体液的量和酸碱度,并且参与传递神经信号,促进肌肉收缩。理解这一点很容易,如果你不小心皮肤上破了一个伤口,往上面撒点盐试试?
说到这里,是不是可以明白植物体内的钠比较少的原因,陆地上的植物不需要移动,也就不需要肌肉,自然也就不需要过多的钠离子了。
原来咸味是动物之本啊!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自然环境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兰州市安宁区腹部,是兰州新城区的重点建设区域。安宁区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为兰州市西北郊区,地处东经103°34′~103°47′,北纬36°5′~36°10′。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起九洲台白梁子一线与城关区相接,西至虎头崖与西固区毗邻,南临黄河与七里河区、西固区隔河相望,北依群山与皋兰县接壤。东西长19.6公里,南北宽2.7至7公里,依山面河,由滩地、川地、山地、黄土梁峁沟壑区组成,是丝绸之路必经地之一。安宁区东西两侧高,中间低缓,呈马鞍形,形成狭长河谷平原——安宁平原。海拔1517.3米至2067.2米,相对高差550米。属中温带气候区,内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年降水量349.9毫米,年蒸发量16毫米。年平均气温8.9摄氏度。年日照2476.4小时,无霜期171天。主要自然灾害有霜冻、冰雹和风灾。安宁区地处兰州盆地中端,南依黄河,北靠青山,系冲积、洪积、坡积而成。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安宁区被确定为蔬菜、水果生产基地,耕地面积最多时达35450亩,其中蔬菜地11536亩,园地23916亩。蔬菜总产量9359万斤,栽培品种达100余种。其中十里店小韭、灯笼辣椒、安宁刺瓜列入中国优良蔬菜品种名录。水果总产量1131万斤,栽培品种达2个。近年来,依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走农业工业化、高效优质化、观赏旅游化、无虫害化和生态化的路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引导群众依托市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花卉、食用菌、食用仙人掌为代表的特种种植业;以反季节、多茬口栽培为代表的市场型农业;以东北梅花鹿、肉鸽、观赏鱼等为代表的特种养殖业;以河湾辣椒、红艺村桃子种植为代表的产业化农业,有效促进了全区农牧业的生产,蔬菜产量基本稳定在6000万斤,水果稳定在700万斤,肉、蛋、奶稳定在120、160、23万斤的水平,基本做到了产量增加、结构多样化。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地质研究简史
一、地理概况
刀棱山地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东北部地理坐标104°48′-104°55′,北纬36°41′-36°48′,国际分幅编号为J-48-114-D(1:50000),行政规划隶属白银市平川区。平川区是靖远煤业公司所在地,煤矿资源极为丰富,是甘肃省重要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该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平均250毫米,年蒸发量1700多毫米;最高气温(7月)高于30℃,最低气温(1月)可低于-25℃;日温差可达18℃-20℃;春季是风季,风力一般为5-6级,最大风力可达8级,风向以北西向及北东向为主。
二、区域地质概况
测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北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东段,祁连山褶皱系是横贯中国中部呈近东西向的秦祈昆巨型褶皱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北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是祁连山褶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元古宙时期经历裂解汇聚和强烈地变形;显生宙早古生代板块离散聚合和沟-弧-盆体系及蛇绿岩缝合带形成;晚古生代陆内板块演化的断块差异升降;中生代多次激发性的断块运动,由断陷而形成一系列北西向山间盆地和山前拗陷,这些盆地的生成和发展与与祁连山构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有关。
三、地层
测区主要出露的地层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以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出露最好。
四、构造
测区经历过数次构造运动,褶皱、断裂构造分布广泛,尤其是由中生代岩系组成的褶皱非常发育,其主要特真:
一)褶皱
1、加里东期褶皱,多为复向斜和复背斜,规模巨大,其长度可达几十公里至上百公里,大致显平行排列。
2、海西-印支期褶皱,均属开阔不对称褶皱,其方向性不强,并多见短轴背斜。
3、燕山期褶皱,均属开阔的平缓褶皱,以向斜为主,核部产状水平。
二)断层
测区内断层相当发育,主要有走向断层和斜向断层两大类型。
1、走向断层,大都属逆断层,规模巨大,延长可达50公里以上,控制着测区内地壳的基本构造骨架。
2、斜向断层,均显平移性质,与区域构造线大体正交,规模不大,一般不及5千米。
三)节理
区内节理构造在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中均有发育。
五、地壳演化
测区古生代以来的历史分为:早古生代阶段、晚生代阶段以及新生代三个阶段。
1、早古生代(加里东期)
测区早古生代的地质记录主要出露于测区北部,据研究,时代为早志留纪,并认为早古生代是本区构造强烈活动时期,岩浆活动频繁,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和强烈褶皱作用,反映了祁连山经历了一个由大陆裂开到大洋化到洋盆扩张到俯冲消减再到沟、弧、盆体系形成和完善再到洋盆收缩闭合最后到碰撞造山的全过程。
2、晚古生代
由于祁连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测区乃至整个祁连山褶皱系的大地构造属性,使测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演化阶段。
3、中、新生代
测区在印支运动后,地壳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这时期:构造的活动性又开始增强,印支运动造成三叠系与侏罗系间的明显角度不整合;其次燕山运动造成中生界的褶皱及各系间的不整合接触。除此之外,中、新生代的断裂活动也较发育。
六、矿产
1、煤,主要煤系地层为石炭系和侏罗系。
2、陶土矿,主要陶瓷原料。
3、石灰石。
内蒙古为什么早晚温差大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自治区早晚温差较大的季节是夏季和秋季,由于二人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白天大气对太阳的辐射削弱少,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因此造成内蒙古地区昼夜温差很大。
内蒙古气候怎么样
内蒙古的气候干旱,有寒冷而漫长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
内蒙古的气候是干旱的。
1.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大部分时候是干燥的,降水很少。
2.内蒙古冬季漫长,长达6个月,且寒冷极端,冻土厚度较大,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和渗透非常困难。
3.内蒙古夏季虽然气温高,但降水量很小,蒸发量大,容易出现干旱情况。
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内蒙古的草原生态系统易于恶化,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牧业生产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同时,该地区的气候也会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