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何北京2017年冬天天气如此干燥?

2.2017年1月25日到27日杭州的天气

3.2013-2017年为史上最暖五年期是真的吗?

为何北京2017年冬天天气如此干燥?

2017年天气预报查询_2017年天气数据

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均出现雨雪天气,而北京迟迟未见大范围降雪,被网友评为中国东部“最干城市”。监测显示,自2017年11月以来,北京有一半以上时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40%。在2018年1月10日和11日两天,北京的相对湿度甚至低达20%以下。

1月21日,北京出现了入冬以来首场较大范围降雪天气。“北京常年初雪日为11月29日,今年北京初雪比常年晚了53天。”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说。虽然本次降雪被城区市民抱怨未见“一夜白头”。

自有记录以来,北京最长的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达到114天(1970年10月25日至1971年2月15日),近十年最长为108天。

北京降水偏少发生在全国降水较往年普遍偏少的大背景下。从去年12月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平均偏少50%以上,甚至很多地方较常年平均偏少80%以上。2018年初的两场大范围雨雪,才有效缓解了这异常偏少的态势,而雨雪偏偏“绕”过了北京地区。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月25至26日,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和南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南部、上海、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南北部等地有大雪,部分地区将出现暴雪。此外,四川盆地南部、贵州西部、华南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雨。

专家介绍,形成降雪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降水系统、较充足的水汽和冷空气。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宋文玲分析,2017年12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北风强,即冷空气强,来自南方的水汽条件差,属于“干冷型”,空气较为干燥,形成降雪的条件不够充足。

“傲娇”水汽不肯北上,是造成北京城区干燥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17年12月全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图,当月北京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平均偏少80%以上。持续干冷、无雨雪天气,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与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发病率。专家指出,华北、黄淮等地降水持续偏少,天气干燥,公众需注意补充水分。

2017年1月25日到27日杭州的天气

杭州天气预报:

2017年1月25日:小雨,13°~5℃。

2017年1月26日:多云,13°6℃。

2017年1月27日除夕:多云,13°6℃。

2013-2017年为史上最暖五年期是真的吗?

波恩11月6日消息,世界气象组织6日在波恩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17年1月至9月的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时代约高1.1°C。由于强厄尔尼诺事件,2016年可能仍是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而2017年和2015年分列第二和/或第三位。报告指出,2013-2017年必定会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五年期。

世界气象组织(WMO)是联合国系统关于天气、气候和水的权威机构。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在当天开幕的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上发布了这份临时《气候状况声明》。声明指出,2017年发生了许多“高影响事件”,具体包括灾难性的飓风和洪水、危害健康的热浪和干旱,很有可能是有记录以来三个最热年份之一。同时,气候变化的长期指标,如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洋酸化等仍然没有减退。北极海冰覆盖率仍低于平均值,而以往稳定的南极海冰范围已处于或接近创记录的低点。

“过去三年是温度记录中位列前三的年份。这属于长期变暖趋势的一部分,”佩特里·塔拉斯表示,“我们经历了异常天气,包括亚洲高达50摄氏度的温度、在加勒比和大西洋延伸到爱尔兰的刷新记录的飓风、在东非使数百万人受灾的破坏性季风洪水以及持续干旱。”

佩特里·塔拉斯强调,上述事件中有很多(具体科学研究将确定其准确数量)带有因人为活动引发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而造成的气候变化的迹象。

波恩气候大会主办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表示:“这些研究结果突显出,如果我们不能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和雄心,就会给民众、经济以及人类运行其中的地球上的生命本质带来日益增加的风险”。

埃斯皮诺萨呼吁波恩气候大会成为各国以及社会各界“通达下一个更高目标的发射台”,“因为我们期盼扫除未来风险,并通过一个全新、前瞻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使机遇最大化”。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气候领域的极端事件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粮食安全,对最脆弱群体尤为如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一份评估报告发现,在发展中国家,与中到大尺度风暴、洪水和干旱相关的所有损害和损失中,农业(作物、牲畜、渔业、水产业和林业)占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