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雪灾,雪灾小常识大全
2.抗雪的方法
3.暴雪有多大
4.雪的灾害有哪些
开始时间应该是一月二十几号,我查到的是1月27
目前应该还没有完全取得胜利
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有的积雪虽不深,但密度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壳,牲畜难以扒开雪层吃草,造成饥饿,有时冰壳还易划破羊和马的蹄腕,造成冻伤,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产,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饥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时还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胁。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中国牧区的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根据我国雪灾的形成条件、分布范围和表现形式,将雪灾分为3种类型:雪崩、风吹雪灾害(风雪流)和牧区雪灾。
积雪
雪灾是由积雪引起的灾害。根据积雪稳定程度,将我国积雪分为5种类型。
①永久积雪:在雪平衡线以上降雪积累量大于当年消融量,积雪终年不化。
②稳定积雪(连续积雪):空间分布和积雪时间(60天以上)都比较连续的季节性积雪;
③不稳定积雪(不连续积雪):虽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气温较低,但在空间上积雪不连续,多呈斑状分布,在时间上积雪日数10~60天,且时断时续:
④瞬间积雪:主要发生在华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平均气温较高,但在季风特别强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发生大范围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现短时(一般不超过10天)积雪;
⑤无积雪:除个别海拔高的山岭外,多年无降雪。雪灾主要发行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雪灾的定义及指标
积雪对牧草的越冬保温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旱季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积雪又是缺水或无水冬春草场的主要水源,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但是雪量过大,积雪过深,持续时间过长,则造成牲畜吃草困难,甚至无法放牧,而形成雪灾。
雪灾按其发生的气候规律可分为两类:猝发型和持续型。猝发型雪灾发生在暴风雪天气过程中或以后,在几天内保持较厚的积雪对牲畜构成威胁。本类型多见于深秋和气候多变的春季,如青海省198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985年l0月中旬出现的罕见大雪灾,便是近年来这类雪灾最明显的例子。持续型雪灾达到危害牲畜的积雪厚度随降雪天气逐渐加厚,密度逐渐增加,稳定积雪时间长。此型可从秋末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青海省1974年l0月至1975年3月的特大雪灾,持续积雪长达5个月之久,极端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人们通常用草场的积雪深度作为雪灾的首要标志。由于各地草场差异、牧草生长高度不等,因此形成雪灾的积雪深度是不一样的。内蒙古和新疆根据多年观察调查资料分析,对历年降雪量和雪灾形成的关系进行比较,得出雪灾的指标为:
轻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雷量的120%以上;
中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40%以上;
重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60%以上。
雪灾的指标也可以用其它物理量来表示,诸如积雪深度、密度、温度等,不过上述指标的最大优点是使用简便,且资料易于获得。
对畜牧业的危害
主要是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有的积雪虽不深,但密度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壳,牲畜难以扒开雪层吃草,造成饥饿,有时冰壳还易划破羊和马的蹄腕,造成冻伤,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产,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饥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时还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胁。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中国牧区的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1992年~1993年冬春之交,内蒙古、青海、西藏和甘肃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先后连降大雪,受灾草场3亿多亩,受灾人口110万,死亡牲畜100万头(只)。
牧区雪灾发生的规律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我国草原牧区大雪灾大致有十年一遇的规律。至于一般性的雪灾,其出现次数就更为频繁了。据统计,西藏牧区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区也大致如此。新疆牧区,因各地气候、地理差异较大,雪灾出现频率差别也大,阿尔泰山区、准葛尔西部山区、北疆沿天山一带和南疆西部山区的冬牧场和春秋牧场,雪灾频率达50~70%,即在10年内有5~7年出现雪灾。其它地区在30%以下。雪灾高发区,也往往是雪灾严重区,如阿勒泰和富蕴两地区,雪灾频率高达70%,重雪灾高达50%。反之,雪灾频率低的地区往往是雪灾较轻的地区,如温泉地区雪灾出现频率仅为5%,且属轻度雪灾。但不管哪个牧民大雪灾都很少有连年发生的现象。
雪灾发生的时段,冬雪一般始于10月,春雪一般终于4月。危害较重的,一般是秋末冬初大雪形成的所谓"坐冬雪"。随后又不断有降雪过程,使草原积雪越来越厚,以致危害牲畜的积雪持续整个冬天。
雪灾发生的地区与降水分布有密切关系。如内蒙古牧区;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中部的巴盟、乌盟、锡盟及昭盟和哲盟的北部一带,发生频率在30%以上,其中以阴山地区雪灾最重最频繁;西部因冬季异常干燥,则几乎没有雪灾发生。新疆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北疆准噶尔盆地四周降水多的山区牧场;南疆除西部山区外,其余地区雪灾很少发生。青海牧区,雪灾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海南、果洛、玉树、黄南、海西5个冬季降水较多的州。西藏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藏北唐古拉山附近的那曲地区和藏南日喀则地区。前者常与青海南部雪灾连在一起
雪灾预警信号
雪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为三级防御状态,上面是橙色,最后的**表示一级紧急状态和危险情况。
(一)雪灾**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影响的降雪。
防御指南:
1、相关部门做好防雪准备;
2、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准备;
3、农牧区要备好粮草。
(二)雪灾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相关部门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2、驾驶人员要小心驾驶,保证安全;
3、将野外牲畜赶到圈里喂养;
其它同雪灾**预警信号。
(三)雪灾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必要时关闭道路交通;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
3、做好对牧区的救灾救济工作;
其它同雪灾橙色预警信号。
暴雪预警
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4.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储备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二)暴雪**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4.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备足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三)暴雪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4.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四)暴雪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2.必要时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
4.做好牧区等救灾救济工作。
防灾措施
农业生产防雪灾的5条措施:
1、要及早采取有效防冻措施,抵御强低温对越冬作物的侵袭,特别是要防止持续低温对旺苗、弱苗的危害。
2、加强对大棚蔬菜和在地越冬蔬菜的管理,防止连阴雨雪、低温天气的危害,雪后应及时清除大棚上的积雪,既减轻塑料薄膜压力,又有利于增温透光;同时加强各类冬季蔬菜、瓜果的储存管理。
3、要趁雨雪间隙及时做好“三沟”的清理工作,降湿排涝,以防连阴雨雪天气造成田间长期积水,影响麦菜根系生长发育。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中耕松土,铲除杂草,提高其抗寒能力。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及时给麦菜盖土,提高御寒能力,若能用猪牛粪等有机肥复盖,保苗越冬效果更好。
5、要做好大棚的防风加固,并注意棚内的保温、增温,减少蔬菜病害的发生,保障春节蔬菜的正常供应。
强冷空气侵袭时的健康防范措施: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当强冷空气侵袭时,还常常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这种低气温环境,可以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从而诱发各种疾病,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有几种看似小小的健康问题,防范不好也会引起大毛病。下面一组应对策略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鼻子出血:轻微的出血可采取让患者半坐卧或侧卧位,头部稍向前低的姿势,改用嘴巴呼吸来保持气道通畅,并以手指压迫鼻翼止血,约10分钟左右流血量多自然减少或停止。多量或快速的出血,尤其是合并高血压或其他病症,往往需要紧急请医生帮助。
2、呼吸疾病:不要因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也不要整天缩在空调房里享受空调制造的温暖。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动起来,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爱上运动的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不用再穿成个球也能出门了。当然,进入流感高发的季节,注射流感疫苗也是对健康必要的保护。
3、皮肤干燥:冬季里,爱清洁的你更要讲究洗澡的章法和频率,洗澡次数不要太频,一天一次就够了,而且最好不要用香皂洗澡(因为香皂一般呈碱性,容易让皮肤表层的PH值失衡),水温也不要太高,尽量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浴液,洗过澡后应涂抹含有保湿成分的润肤膏,例如凡士林。
4、手脚冰凉:平时不要吸烟,避免摄入过多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可乐等等,多吃性温热的活血食物,多穿保暖的衣服,多做伸缩手指、手臂绕圈、扭动脚趾等暖身运动,避免长时间固定不动的姿势和精神集中,尤其是持续使用电脑达7小时以上。当然,如果能让自己在秋风瑟瑟的季节动起来,更是一种最自然且效果立竿见影的好办法。
5、关节疼痛:平时除了注意肢体保暖外,更可利用护膝、护肘等用品。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可以强化腿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在温水泳池中做水中运动,游泳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也可依据天气预报,在天气变化前采取保暖、祛湿措施。
6、情感失调:除了参加心理辅导,一定的抗忧郁剂药物治疗外,光疗可以作为有效辅助疗法。在萧瑟的冬季里,让自己多晒太阳非常必要。阳光不仅能晒干抑郁,还能借助阳光合成体内的维生素D,对补钙也一样好处多多。
雪灾历史(湖南)
《资治通鉴》等书记载,长沙地区最早的大雪记录当在二千年前,即公元前37年,西汉建昭二年,包括湖南长沙在内的楚地,降了一场深五尺、形成灾害的大雪。因为文献失记,直到唐帝国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950年),史书才第一次明确标记发生在长沙城的大雪,即:“潭州大雪,盈四尺。”潭州治地即今天的长沙。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长沙、善化、益阳、浏阳等地大冰雪,在善化(即今天的南长沙)大椿桥刘宅,“六人,一夜俱冻死。”;康熙年间湘江冰上“人马可行”;清嘉庆五年(1800年),“长沙、善化、平江、湘乡、晃州厅,九月大雪,深尺许”。
1954年的“大冰冻”起于1954年12月26日。当天晚上,“寒流开始第二次袭扰洞庭湖,洞庭湖全部堤垸很快就冰封雪盖了,堤岸上的树木被冰雪压得弓变低垂,数十里电线被冰凌坠折。气温由20℃,骤然降到-8℃,风雪持续了11天,湖上的老人们说:这是洞庭湖20多年没见过的大严寒大冰冻。”
1961年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编撰的《湖南自然灾害年表》记载: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湖南地区,有40日未解冻的(平江),冰冻达三个月之久。在冰雪为灾的日子里,湖南的冰冻,时常有大雪或连续降雨,有降雪连续四十余日的(永州)、有积雪由小除日至次年二月始霁的(安化),有大雪深四五尺的(湘乡、湘阴、平江、邵阳)。不仅损害林木果蔬,冰毙人畜,而且阻碍交通。
这里是一些视频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什么是雪灾,雪灾小常识大全
我家就是乌海的,目前在长春上大学。
乌海的平均气温会比东北高10摄氏度左右,所以你来乌海的话,不用穿太厚的衣服,我上衣经常穿着一件小衫外面加一件风衣就出门了。另外乌海西面是黄河,黄河西面可就是沙漠了,一刮风的话,风沙会比较大,如果有鼻炎什么的最好准备个口罩。
吃的东西……据说东北那边没有沙枣,你来了逛街时可以找找看,不是很贵,尝个鲜嘛。
这里大多以汉族为主,蒙古族所占比例相对于呼和浩特来说少很多,所以你不用担心会有人跟你说蒙语,不过……这里也有不少说方言(巴盟或乌蒙)的,可能你们听不惯所以听不太懂,其实我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年也经常听不明白……
对了,这里因为离宁夏比较近,也有不少回族,在这里可以吃到很不错的回族饭菜哦,建设路上有一家爆炒羊羔肉就非常不错,好像叫马武什么的,绿色招牌,很好认,打车的话直接跟司机说“三金B区”就好了。锦绣花园那里有一家土豆粉的店,开了挺长时间了,每天人都很多,呃,不过不是特别实惠。
现在黄河边的滨河新区也建的差不多了,有空可以去转转,只是冬天除了建筑物也就没什么好看的,也就是再见见那传说中的母亲河吧^_^。也可以沿着飞机场专用线一直走(开车哦,走是走不到的),快到机场时会看到个打广告牌,再弯右拐一直往东开,就能到金沙湾啦~在那里骑马的话那些人会要很多钱,我们愣是从50讲价降到5元…(文科生啊)…其实在刚走上飞机场专用线不远,会路过植物园,我很喜欢那里,夏天的时候空气很不错,一些木桥之类的东东是我的大爱啊~以前还有过站在湖里捞鱼经历(太调皮了)…………
呐,还有什么疑问的,最近尽管问我吧~我再过几天就要坐火车走了……
补充:女生啊,那你要带好护肤品哦,这里比较干旱,春天风沙大,紫外线强度也比较大,像我们这些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也就习惯了,可一般外地的,尤其是皮肤比较敏感的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吃的……公园南门前有个十字路口(或者你可以打车跟司机说到一完小)在那个路口往西走不远,就可以看见一家叫“微利”的火锅店,开的年头不算短了,挺不错的。人民路一直往北走过了广场再往北一段距离有一家叫“巴西烤肉”的自助西餐厅,东西都蛮好吃,会有牛仔打扮的服务生来给你切你想要品尝的烤肉(他们也会给你一些介绍和建议,所以不用担心不知道该怎么点)。“巴西烤肉”的北边有一家叫“江湖外传”的武林主题饭店,很好玩的地方呢,他们有不少招牌菜,有一道好像叫隔山打牛,嫩嫩的味道不错。晚上可以去公园西湖玩,湖两边都是烧烤和KTV(西湖那里的KTV建议你去名人,刚装修过,音效蛮不错),其他KTV就是阳光万豪和翡翠明珠(我一冬天都在那里打假期工当吧台收银,还算不错)了。另外,还可以去公园东门那里的V8玩,V8对面是百分百(后来改名叫什么我忘记了)。我回乌海只去过两次网吧,因为与东北比起来,实在是太贵了,不划算。去网吧的话,我以前比较喜欢去腾飞网络(市一中那里)和新晨网络(人民路上一家,市一中一家),去新晨记得要去最上层的(两家都是),那里网速还可以。如果你想买衣服,还是在呼和浩特买吧,我曾经在呼市看上的一件卖45的小衫,回来在商城一模一样的居然问我要95,还不讲价……==|||品牌衣服像美邦什么的极少打折,款式也不是十分新,看着喜欢就买吧。对了我之前提到的回民餐厅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你一下,在那里千万别提跟猪或猪肉有关的东西(香肠都不可以),他们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惹急了他们,可是会吃亏的。还有个消磨时间的好方法,我以前假期经常这么干,就是听着自己喜欢的歌从火车站坐一路车或十五路车,一直坐到终点站,然后再坐回来,就那么一直看着沿途的街景也挺好玩。1路的终点是一通厂,没什么特别好玩的,15路的终点是天主教堂,我不信教,可每次去都喜欢在那儿附近徘徊半天,因为远离市区,所以很享受那份静谧(不建议晚上去)。如果再想到其他的,我还会来补充,虽然是来工作,但也希望亲在乌海能玩的愉快。
抗雪的方法
什么是雪灾,雪灾小常识大全
一、雪的效果
1、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冬季降雪以后会发现空气清新了好多。并且降雪也可以减少尘土和灰尘,可以说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
2、雪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效果,频繁用雪水洗澡,不仅能增强皮肤与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3、如果长期饮用洁净的雪水,还可以延年益寿,但这种雪水可不是我们平常见的雪,这时深山老林中雪的融水。雪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功能,是因为雪水中所含的重水要比普通水少1/4。
4、雪还有一定的降低噪音的效果,一般每立方厘米新雪的密度为0.05~0.1克。正是因为这样,地面的积雪对音波反射率比较低,从而可以相应的减少噪音。
二、什么是风吹雪
风吹雪是大风携带雪运行的一种自然现象,也被称为风雪流。
三、风吹雪的危害
1、风吹雪对农业生产和人身安全都存在一定的危害。风吹雪主要是将农田和牧场大量积雪搬运到他地,使大片需要积雪储存水分、保护农作物的农田、牧场裸露,这样就会使农作物及草地受到冻害。
2、还可以淹没草场、压塌房屋、袭击羊群、引起人畜伤亡。另外,风吹雪对公路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四、暴雪的危害
1、妨碍交通、通讯、输电线路安排。
2、冻坏农作物,导致农业歉收或严重减产,影响蔬菜的生产和供应,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3、暴风雪发生以后频繁会伴随低温冻害,这样就会致使体弱的老人及牲畜冻伤或冻死,暴雪还会造成道路结冰,由此会引发一些交通事故及行人跌倒或摔伤。
五、预防暴雪的措施
1、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道路的巡查工作,并将受毁道路及时修复。
2、暴雪发生以后出门在外,要注意防滑保暖。面对暴雪天气,出门上路时要选择防滑性能好的鞋,不宜穿高跟鞋或硬塑料底的鞋,这些鞋容易摔倒并引起骨折;
3、车辆外出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给车辆安装防滑链。
4、暴雪肆虐时,要对一些安全性不是很好的房屋进行加固。暴雪来临前或肆虐过程中,对一些临时搭建物,及时采取加固防护措施,这样可以避免建筑物被雪压塌造成人员伤亡。
六、暴雪灾害应急要点
1、防止生病。大雪过后,气温迅速下降,这时要做好防病工作,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频繁出门的人群。老年人的体制比较弱,气温的变化会引起他们身体的不适应,因此容易引发一些疾病,此时一些旧病也有可能复发、特别是气温骤降易使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加重,防病不可忽视。
2、及时除雪。雪灾之后要及时除雪融雪,这样是为了防止道路结冰,路面结冰给人们出行会带来更大不便。另外,结冰以后也会利于除雪工作。暴雪过后要及时清扫路面积雪,或在道路上撒盐、炭灰等融雪物质,防止路面结冰。
七、暴雪围困时如何自救
暴雪发生时,如果这时你在外面行走,这时你要学会自我救助。暴风雪发生后,要迅速赶回家中,不能立刻赶回家,自己首先要冷静,找准回家路线,及时赶回家。
暴雪发生时要做好防寒,千万不要站着不动,这样会发生冻伤的,要频繁搓搓手做好保暖,并尽快回到安全的地方。如果你已经被积雪围困,自己已经无力走到安全的地方,要尽快拨打110、119等报警电话,积极寻求救援。
八、暴风雪围困时延缓生命的办法
暴风雪发生时都是大风夹带暴雪,这时如果发现自己被风雪围困,且不能脱险时要采取延缓时间的自救。
首先,要尽量闭严嘴,这样是为了防止风和雪灌入口中,引起呼吸道堵塞。只要呼吸道畅通就可以有效延长生命,也就可以有机会脱离暴雪围困的危险。
其次,暴雪包围以后要注意节省自己的体力,如果因体力不支而发生晕倒或昏迷的事故就更危险了。因此,切记不要乱喊,节省氧气,保存自己的体力,等待时机以待救助。
最后,要注意观察自己所处的环境,努力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生存的环境,还有就是要注意是否能有人路过,这样可以更好的解救自己。
九、如何科学应对突袭的暴风雪
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人们往往会没有一个心理准备。面对突来的暴风雪,人们应尽量待在室内,不要外出。如果已经在室外,要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老树等处,避免砸伤。路过桥下、屋檐等处时,要小心观察或绕道通过,以免因冰凌融化脱落伤人。
暴风雪突然袭来时如果你正在机动车上,可以给机动车的轮胎少量放气,这样是为了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少因雪天路滑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并且这时要听从交通民警指挥,服从交通疏导安排。
暴风雪发生以后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发生断电事故,要及时报告电力部门,这样可以方便他们迅速处理。
十、雪灾的定义
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十一、形成的原由
1、永久积雪:在雪平衡线以上降雪积累量大于当年消融量,积雪终年不化;
2、稳定积雪(连续积雪):空间分布和积雪时间(60天以上)都比较连续的季节性积雪;
3、不稳定积雪(不连续积雪):虽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气温较低,但在空间上积雪不连续,多呈斑状分布,在时间上积雪日数10~60天,且时断时续;
4、瞬间积雪:主要发生在华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平均气温较高,但在季风
特别强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发生大范围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现短时(一般不超过10天)积雪;
5、无积雪:除个别海拔高的山岭外,多年无降雪。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十二、雪灾的分类
1、猝发型
猝发型雪灾发生在暴风雪天气过程中或以后,在几天内保持较厚的积雪对牲畜构成威胁。本类型多见于深秋和气候多变的春季,如青海省2009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985年l0月中旬出现的罕见大雪灾,便是近年来这类雪灾最明显的例子。
2、持续型
持续型雪灾达到危害牲畜的积雪厚度随降雪天气逐渐加厚,密度逐渐增加,稳定积雪时间长。此型可从秋末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青海省1974年l0月至1975年3月的特大雪灾,持续积雪长达5个月之久,极端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十三、雪灾的规律
区雪灾规律: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我国草原牧区大雪灾大致有十年一遇的规律。至于一般性的雪灾,其出现次数就更为经常了。据统计,西藏牧区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区也大致如此。新疆牧区,因各地气候、地理差异较大,雪灾出现频率差别也大,阿尔泰山区、准葛尔西部山区、北疆沿天山一带和南疆西部山区的冬牧场和春秋牧场,雪灾频率达50~70%,即在10年内有5~7年出现雪灾。其它地区在30%以下。雪灾高发区,也往往是雪灾严重区,如阿勒泰和富蕴两地区,雪灾频率高达70%,重雪灾高达50%。反之,雪灾频率低的地区往往是雪灾较轻的地区,如温泉地区雪灾出现频率仅为5%,且属轻度雪灾。但不管哪个牧民大雪灾都很少有连年发生的现象。
雪灾发生的时段,冬雪一般始于10月,春雪一般终于4月。危害较重的,一般是秋末冬初大雪形成的所谓“坐冬雪”。随后又不断有降雪过程,使草原积雪越来越厚,以致危害牲畜的积雪持续整个冬天。
雪灾发生的地区与降水分布有密切关系。如内蒙古牧区;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中部的巴盟、乌盟、锡盟及昭盟和哲盟的北部一带,发生频率在30%以上,其中以阴山地区雪灾最重最经常;西部因冬季异常干燥,则几乎没有雪灾发生。新疆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北疆准噶尔盆地四周降水多的山区牧场;南疆除西部山区外,其余地区雪灾很少发生。青海牧区,雪灾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海南、果洛、玉树、黄南、海西5个冬季降水较多的州。西藏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藏北唐古拉山附近的那曲地区和藏南日喀则地区。前者常与青海南部雪灾连在一起。
十四、雪灾的指标
人们通常用草场的积雪深度作为雪灾的首要标志。由于各地草场差异、牧草生长高度不等,因此形成雪灾的积雪深度是不一样的。内蒙古和新疆根据多年观察调查资料分析,对历年降雪量和雪灾形成的关系进行比较,得出雪灾的指标为:
轻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20%以上;
中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40%以上;
重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60%以上。
雪灾的指标也可以用其它物理量来表示,诸如积雪深度、密度、温度等,不过上述指标的最大优点是使用简便,且资料易于获得。
十五、暴雪预警
一、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4、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储备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二、暴雪**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4、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备足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三、暴雪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4、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四、暴雪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2、必要时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
4、做好牧区等救灾救济工作
十六、雪灾来临前要做些什么
1、密切关注暴雪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
2、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准备工作。
3、来临前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车辆外出,躲避到安全的地方。
4、不要待在不结实,不安全的建筑物内,要待在安全的房子内。
5、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准备足够的食物和水。
十七、雪灾来临时该怎么做
1、要尽量闭嘴,防止风和雪灌入口中,引起呼吸道堵塞。
2、要注意节省自己的体力,切记不要乱喊,节省氧气,保存自己的体力,等待时机以待救助。
3、注意观察自己所处的环境,努力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生存的环境,注意是否有人路过,注意可以更好的解救自己。
十八、雪灾带来的灾害
1、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当地交通中断,产品、原材料运输受阻,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大大影响当地的GDP。
煤电运输受阻,电厂停产、半停产,使电力输送的地方生产受直接影响。电力中断,生产停顿。对于那些连续性的生产,带来巨量损失,例如石化、化工、造纸等连续生产行业。道路修复,电线及线杆、线塔,车辆等物品的直接损失,蔬菜、瓜果、粮食的损失。
人员伤亡。
按照年生产10个月计算,这次灾害相当于完全停产大约30天,对我国GDP的直接影响=30/300 *10%。
世界银行估计我国2008年GDP大约10%,那么受雪灾影响,GDP大约要降低到9%左右。
2、对环境的影响
暴雪融化之后,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像江西、湖南等地容易引发血吸虫等灾害。
道路消雪撒盐、撒融雪剂,盐溶解之后进入土壤,导致地下水质量和土质变硬、变差。
3、对体制的影响
暴雪导致主副食品供应问题。迫使国家采取强制不许涨价政策,对生产者、经营者都是一种考验,不符合市场规律。
4、人文影响
百万民工无法回乡过年,心理问题、夫妻感情等家庭问题。
十九、降低雪灾损失的办法
雪是伴随寒潮或冷空气侵袭而产生的,降雪过多就会引起雪灾。目前人类对雪灾的发生还无法控制,但是人们应该做好减轻或避免雪灾造成的危害。
雪灾发生时大都会伴有大风天气,大风中夹着大雪,这种雪灾的危害最为严重。因此为了更好的降低风速,种草植树,营造防风林带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大力种草植树,积极营造防风林带不仅可以增加地表覆盖率,还可以有效减少风力。且其作用还会随着防护林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风力的有效降低,对减轻雪灾的危害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我国雪灾多发的牧区。
为了更好的降低暴风雪侵袭时带来的危害,还要做好建筑物的加固工作。雪灾多发区的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都要注意建筑质量,这样才会减少暴风雪侵袭时房屋和一些基础设施倒塌,更好的保卫人们的生命,有效降低雪灾损失。
最后,要努力做好暴风雪天气的预报,监测到有暴风雪的可能时要及时通知,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减少损失。
二十、如何预防雪盲症
“雪盲”又称“目光眼炎”,是阳关中的紫外线经雪地表面的强烈反射对眼部造成的伤害。有眼红病、怕光、流泪、异物感、视物不清等症状。
持续降雪以后,人们长时间在雪天里行走或者工作,就有可能引起雪盲症。大雪天在外工作或玩耍需要警惕发生“雪盲”,在雪灾发生时雪盲症的患者会增多,因此在雪灾过后要注意保护眼睛。
为防止雪面反射的强光造成的“雪盲”,建议长时间与积雪打交道的人员在外出训练或值勤时,应戴上防护墨镜。
若发生“雪盲”,首先用冷开水或眼药水清洗眼睛,然后用眼罩或干净手帕、纱布等轻轻敷住眼睛,尽量闭眼休息。
“雪盲”症状通常需要5~7天才会消除。
二十一、雪灾后出行如何保护自己
1、远离机动车道。雪灾过后路上存有大量积雪,机动车辆在路上行驶时特别容易打滑,这也就使机动车辆的制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市民在横行马路时,如果看见有机动车行驶过来,千万要小心,等车过去以后再穿越马路。
此外,市民在外出时最好在人行道上走,平时有一些市民喜欢在快车道边缘行走,还有一些儿童把机动车留下的冰印当成了“溜冰道”,这样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2、摔跤时用手撑地。雪后出行会更加困难,在道路结冰的路面上行走时要尽量慢行,并且要观察好路面的情况,在行走时避免摔倒。如果不幸摔倒,要尽量用手部和双肘撑地,这样可以减轻后背、后脑勺撞向地面的冲击力,避免碰伤脑部等重要部位。
3、出门穿平底鞋。大雪过后在雪地上行走,切记提重物,走路时双手最好不要放在衣兜里,因为双手来回波动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出门时尽可能不要穿皮鞋,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的患者雪天尽可能不要出门。
4、出行归来尽可能进行保暖。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很多城市的住宅小区供暖都非常好,这就使居民家中的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很多。一些市民在雪后出行后会脱掉外套,只穿着毛衣甚至单薄的内衣。此时进出阳台和院落,由于室内外温差差距太大,容易引起感冒。因此,要注意保暖。
二十二、雪灾时如何科学预防冻伤
发生雪灾时以及雪灾过后,天气一般都会变的寒冷,在这样的天气里,儿童、妇女 、学生最容易发生冻伤,但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冻伤还是可以预防的。
冻伤主要是由于低温寒潮引起的。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潮湿、刮风、穿衣过少、长时间静止不动,都可加重冻伤。另外,疲劳
、酗酒、饥饿、失血、营养不良等也会使人体的抵抗力大大降低,并因此引起冻伤。
暴雪有多大
(1)这次也给我们电力专家提了个醒,南方的电缆以及主干线设计必须要经受住任何考验。为什么高压线的支架会倒塌?是不是当时安装时候没有打牢固的基础啊?高压线支架下面应该是水泥钢筋混凝土形成之后再可以将支架用螺栓固定的啊。
(2)扫雪和铲冰时要分段,一部分人挨在一起,否则前面的人一踩,就扫不起来, 结冰的地方更要从某一个地方向两侧掀冰块.
(3)实在不行,海运不行吗,至少广州那50万人可以绕过中部几省到山东那登陆不行吗,还有.不要再研究了,该动用军机就呗,这还有啥可犹豫的
(4)讲科学是对的,但说化冰雪少用盐、多用土沙灰却是错的。目前全世界公路化学最有效最适宜的办法仍然是撒盐,这种专用融雪盐也有一定的质量标准。这次南方几省公路交通雪灾受阻,暴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合理建立融雪盐储备,当急需时已经很难调运进去了。
(5)一,立即调动军队,用工兵机械在前面开路,指战员铲雪,战备煮饭车,直升机都用上.
二,发动沿线的干部群众,采用承包的方式全民动员,领导干部要带头.
三,所有能通的道路一律暂停收费,确保南北动脉通畅,并为防止拥堵,一律用军车警车开路限制速度.
四,对不落实工作,工作不力的各级各部门领导一律就地免职,对哄抬物价发国难财的人就地收押,财产全部没收,对哄抢勒索等犯罪分子就地.
五,对涉及救灾以及有利平抑物价的商业部门一律免征所有的费用
六,对所有房地产企业强征特别税,全部用于救灾
(6)想想还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我是个技术人员,看到京广线停断,其实除了靠广大人力还要依靠好的方法才能取得好效率,比如电力线除冰可以用另加电源短路法。就可以在几分种里使几公里-几百公里的线路发热,达到融冰。关键是要想到另加电源--这个是指使用便携发电机接在线路的一端,将远处的两或几根线路短路连接,当然也可以用调压器或可控硅调整电流,加电电线就可以发热。几呼不要太多东西,几分种里使几公里-几百公里的线路发热,达到融冰。减轻铁塔的压力。比人工敲打效率高多了,而且可以反复用,这是线路断电时候,不断电时候可以用高周波电源加热,用电容隔离。
(7)我是北方内蒙人,常年住在内蒙,风雪的天气很多,救灾的经验或措施可能对这次救灾有帮助,若要加重灾情,我的意见是:1、不要封闭道路,继续同车,车速要慢,连续不断,使雪水不能及时冻实;2、安排责任区,每隔一段距离安排一人,24小时除雪除冰,加大换班频次...
(8)我是东北人,依据我的经验,除非能见度低的雾霾天气外,高速路不要封闭,...
(9)看到南方遭遇雪灾,心急如焚,听到今天京珠高速要贯通很高兴,看到媒体报道近日又有坏天气,很担心。我是北方内蒙人,常年住在内蒙,风雪的天气很多,救灾的经验或措施可能对这次救灾有帮助,若要加重灾情,我的意见是:1、不要封闭道路,继续同车,车速要慢,连续不断,使雪水不能及时冻实;2、安排责任区,每隔一段距离安排一人,24小时除雪除冰,加大换班频次,防止疲劳;3、必要时不要全路面除雪,开辟出车辆两轮行走的道路就可,必要时,在凹线中防止石块,使车辆在固定凹线中行驶,可防止车辆打滑横车;4、在路上准备大型牵引车,及时排除事故车阻路。几个方法请参考。
(10)我是东北人,依据我的经验,除非能见度低的雾霾天气外,高速路不要封闭,而且要免费通行,增加车流量,高速行驶的汽车是最好的扫雪车,车辆的密度和速度会使积雪难以形成厚度,冰凌也难以形成,即使东北的零下20多度的气温,此法都非常有用,何况湖南、广东零下几度的气温了!
(11)早应该动军队.路没断.桥没塌.用推土机推雪.用坦克压冰.用汽车拉沙子撒路上.上坡路段用牵引车待命.既疏通道路.又可演练部队快反能力.
(12)现场物资而言,饼干,八宝粥及饮水都比较充足。衣物方面,乘客准备较为充分,也不大缺。最缺的是睡在地板上时的铺垫之物。因此,睡袋、防潮垫及毯子会是首选,也方便携带。如果大家发动网友征集,最好征集这一类的物品。
(13)科技抗雪冰灾!!!能不能在火车机头前安装上一个电加热的推刮雪冰的装置,这样就解决了火车的交通问题的当务之急。恭请铁道部重视,试一试。第一辆车慢行就OK !!!
雪的灾害有哪些
暴雪是≥10毫米。
暴雪,是指自然天气现象的一种降雪过程,它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极端不变;暴雪预警信号分为四种:蓝色、**、橙色和红色,对于降雪量,在气象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它与降雨量的标准截然不同,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范。
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在天气预报中通常是预报白天或夜间的天气,这主要是指24小时的降雪量,暴雪是指日降雪量(融化成水)≥10毫米。
规律和特点
暴雪的出现往往伴随大风、降温等天气,给交通和冬季农业生产带来影响。暴雪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北的地区,祁连山、新疆部分山区、藏北高原至青南高原一带,川南高原的西部等地区。暴雪发生的时段一般集中在10月至翌年4月。危害较重的,一般是秋末冬初形成的所谓“坐冬雪”。
暴雪发生地区和频率与降水分布有密切关系。在内蒙古,暴雪灾害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中部的巴盟、乌盟、锡盟及昭盟和哲盟的北部一带,发生频率在30%以上,其中以阴山地区雪灾最重最频繁;西部因冬季异常干燥,则几乎无暴雪发生。
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有的积雪虽不深,但密度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壳,牲畜难以扒开雪层吃草,造成饥饿,有时冰壳还易划破羊和马的蹄腕,造成冻伤,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产,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饥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时还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胁。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中国牧区的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根据我国雪灾的形成条件、分布范围和表现形式,将雪灾分为3种类型:雪崩、风吹雪灾害(风雪流)和牧区雪灾。
[编辑本段]雪灾的成因
雪灾是由积雪引起的灾害。根据积雪稳定程度,将我国积雪分为5种类型:
①永久积雪:在雪平衡线以上降雪积累量大于当年消融量,积雪终年不化。
②稳定积雪(连续积雪):空间分布和积雪时间(60天以上)都比较连续的季节性积雪;
③不稳定积雪(不连续积雪):虽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气温较低,但在空间上积雪不连续,多呈斑状分布,在时间上积雪日数10~60天,且时断时续:
④瞬间积雪:主要发生在华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平均气温较高,但在季风特别强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发生大范围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现短时(一般不超过10天)积雪;
⑤无积雪:除个别海拔高的山岭外,多年无降雪。雪灾主要发行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积雪对牧草的越冬保温可起到积极的防御作用,旱季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积雪又是缺水或无水冬春草场的主要水源,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但是雪量过大,积雪过深,持续时间过长,则造成牲畜吃草困难,甚至无法放牧,而形成雪灾。
[编辑本段]雪灾的分类
雪灾按其发生的气候规律可分为两类:
猝发型和持续型。猝发型雪灾发生在暴风雪天气过程中或以后,在几天内保持较厚的积雪对牲畜构成威胁。本类型多见于深秋和气候多变的春季,如青海省198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985年l0月中旬出现的罕见大雪灾,便是近年来这类雪灾最明显的例子。持续型雪灾达到危害牲畜的积雪厚度随降雪天气逐渐加厚,密度逐渐增加,稳定积雪时间长。此型可从秋末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青海省1974年l0月至1975年3月的特大雪灾,持续积雪长达5个月之久,极端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编辑本段]雪灾的指标
人们通常用草场的积雪深度作为雪灾的首要标志。由于各地草场差异、牧草生长高度不等,因此形成雪灾的积雪深度是不一样的。内蒙古和新疆根据多年观察调查资料分析,对历年降雪量和雪灾形成的关系进行比较,得出雪灾的指标为:
轻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20%以上;
中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40%以上;
重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60%以上。
雪灾的指标也可以用其它物理量来表示,诸如积雪深度、密度、温度等,不过上述指标的最大优点是使用简便,且资料易于获得。
[编辑本段]雪灾的规律
牧区雪灾规律: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我国草原牧区大雪灾大致有十年一遇的规律。至于一般性的雪灾,其出现次数就更为频繁了。据统计,西藏牧区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区也大致如此。新疆牧区,因各地气候、地理差异较大,雪灾出现频率差别也大,阿尔泰山区、准葛尔西部山区、北疆沿天山一带和南疆西部山区的冬牧场和春秋牧场,雪灾频率达50~70%,即在10年内有5~7年出现雪灾。其它地区在30%以下。雪灾高发区,也往往是雪灾严重区,如阿勒泰和富蕴两地区,雪灾频率高达70%,重雪灾高达50%。反之,雪灾频率低的地区往往是雪灾较轻的地区,如温泉地区雪灾出现频率仅为5%,且属轻度雪灾。但不管哪个牧民大雪灾都很少有连年发生的现象。
雪灾发生的时段,冬雪一般始于10月,春雪一般终于4月。危害较重的,一般是秋末冬初大雪形成的所谓“坐冬雪”。随后又不断有降雪过程,使草原积雪越来越厚,以致危害牲畜的积雪持续整个冬天。
雪灾发生的地区与降水分布有密切关系。如内蒙古牧区;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中部的巴盟、乌盟、锡盟及昭盟和哲盟的北部一带,发生频率在30%以上,其中以阴山地区雪灾最重最频繁;西部因冬季异常干燥,则几乎没有雪灾发生。新疆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北疆准噶尔盆地四周降水多的山区牧场;南疆除西部山区外,其余地区雪灾很少发生。青海牧区,雪灾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海南、果洛、玉树、黄南、海西5个冬季降水较多的州。西藏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藏北唐古拉山附近的那曲地区和藏南日喀则地区。前者常与青海南部雪灾连在一起
[编辑本段]雪灾的预警
雪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为三级防御状态,上面是橙色,最后的红色表示一级紧急状态和危险情况。
(一)雪灾**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影响的降雪。
防御指南:
1、相关部门做好防雪准备;
2、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准备;
3、农牧区要备好粮草。
(二)雪灾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相关部门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2、驾驶人员要小心驾驶,保证安全;
3、将野外牲畜赶到圈里喂养;
其它同雪灾**预警信号。
(三)雪灾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必要时关闭道路交通;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
3、做好对牧区的救灾救济工作;
其它同雪灾橙色预警信号。
[编辑本段]暴雪预警
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4.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储备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二)暴雪**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4.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备足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三)暴雪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4.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四)暴雪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2.必要时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
4.做好牧区等救灾救济工作。
[编辑本段]雪灾的防范
农业生产防雪灾的5条措施:
1、要及早采取有效防冻措施,抵御强低温对越冬作物的侵袭,特别是要防止持续低温对旺苗、弱苗的危害。
2、加强对大棚蔬菜和在地越冬蔬菜的管理,防止连阴雨雪、低温天气的危害,雪后应及时清除大棚上的积雪,既减轻塑料薄膜压力,又有利于增温透光;同时加强各类冬季蔬菜、瓜果的储存管理。
3、要趁雨雪间隙及时做好“三沟”的清理工作,降湿排涝,以防连阴雨雪天气造成田间长期积水,影响麦菜根系生长发育。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中耕松土,铲除杂草,提高其抗寒能力。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及时给麦菜盖土,提高御寒能力,若能用猪牛粪等有机肥覆盖,保苗越冬效果更好。
5、要做好大棚的防风加固,并注意棚内的保温、增温,减少蔬菜病害的发生,保障春节蔬菜的正常供应。
强冷空气侵袭时的健康防范措施: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当强冷空气侵袭时,还常常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这种低气温环境,可以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从而诱发各种疾病,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有几种看似小小的健康问题,防范不好也会引起大毛病。下面一组应对策略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鼻子出血:轻微的出血可采取让患者半坐卧或侧卧位,头部稍向前低的姿势,改用嘴巴呼吸来保持气道通畅,并以手指压迫鼻翼止血,约10分钟左右流血量多自然减少或停止。多量或快速的出血,尤其是合并高血压或其他病症,往往需要紧急请医生帮助。
2、呼吸疾病:不要因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也不要整天缩在空调房里享受空调制造的温暖。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动起来,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爱上运动的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不用再穿成个球也能出门了。当然,进入流感高发的季节,注射流感疫苗也是对健康必要的保护。
3、皮肤干燥:冬季里,爱清洁的你更要讲究洗澡的章法和频率,洗澡次数不要太频,一天一次就够了,而且最好不要用香皂洗澡(因为香皂一般呈碱性,容易让皮肤表层的PH值失衡),水温也不要太高,尽量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浴液,洗过澡后应涂抹含有保湿成分的润肤膏,例如凡士林。
4、手脚冰凉:平时不要吸烟,避免摄入过多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可乐等等,多吃性温热的活血食物,多穿保暖的衣服,多做伸缩手指、手臂绕圈、扭动脚趾等暖身运动,避免长时间固定不动的姿势和精神集中,尤其是持续使用电脑达7小时以上。当然,如果能让自己在秋风瑟瑟的季节动起来,更是一种最自然且效果立竿见影的好办法。
5、关节疼痛:平时除了注意肢体保暖外,更可利用护膝、护肘等用品。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可以强化腿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在温水泳池中做水中运动,游泳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也可依据天气预报,在天气变化前采取保暖、祛湿措施。
6、情感失调:除了参加心理辅导,一定的抗忧郁剂药物治疗外,光疗可以作为有效辅助疗法。在萧瑟的冬季里,让自己多晒太阳非常必要。阳光不仅能晒干抑郁,还能借助阳光合成体内的维生素D,对补钙也一样好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