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语里的关西腔是不是就跟中文的东北话差不多
2.日本的关东、关西怎样划分?
3.初一上的地理复习资料!!!!急急急
4.去日本旅游注意
日语里的关西腔是不是就跟中文的东北话差不多
关东和关西的说法是日本人常用的分辨地区的一种表达方式 首先,关西腔就是日本关西地区人们说话的口音……关西主要包括大阪、京都、奈良等城市,而京都、奈良又曾经是日本古代的首都,因此该地区语言发展中仍然保留不少日本的古语以及口音……关东地区主要包括东京、神奈川县等地区,而东京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才作为日本的首都的,是一个比较新的城市,语言发展也比较快,其中几乎不含有日本古语发音,因此关东腔与关西腔有很大差别……关西话中有些词语在关东话中是另外的意思,因此关西人听不太懂关东话,关东人也听不太懂关西话……其实要说纯正的日本语发音,还是关东话要纯一点(除渋谷那里的青少年用语……),关西话有点类似于方言,虽然关西人一直认为关西话最具有日本特色……所以一般tv动画都是用关东话,关西腔一般是用来调剂的(除非是只有关西地区特定接收的特别节目),而且关东人认为关西腔的发音用来讲笑话比较合适……总之,tv动画中的关西腔是用来调剂的,听起来没有关东话那样好懂,但是发音确实是很有意思~~~ 近畿地方(きんきちほう,Kinkichihou)又称为关西地方(かんさいちほう,Kansaichihou),是本州的6个府县构成的日本的地域。有京都府、大阪府、滋贺县、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有时加入福井县、三重县或德岛县。 一般市民使用语言称为关西方言。 而日本一般俗称的关西腔( 西弁、Kansai-ben)主要是特指近畿地区当中京阪神(京都、大阪、神户)一带的方言 關西腔與關東腔的差別 日文的地域用語的差別 其實最具代表性的 個人認為是尾音 譬如說 東京的區域<關東>會很習慣再一個句子中加上<さ> <何とか<さ>> たとえば<さ>、俺って<さ>、今日パソコンを買ったから<さ>、今お金がないよ~ 其他的 就像我們所學的 由於東京屬於日本的首都,所以我們學的關東腔,也就是標準語 那關西腔,其實在下也很鍾情 因為關西人說話,另在下覺得很有魅力 她們除了喜歡在句尾加上<わ>,這在關東腔是屬於女性的用語,不過關東部分也能接受,所以也常常的使用 譬如,よくないと思う<わ>抑或是タバコすっていくわ~~這是屬於關東腔 也就是東京那一帶所能接受的~ 關西腔較多變化的地方 更具代表性的 たとえば、わけのわからんことをいっとんね<言ってる> 屬於在いてる形的變化 譬如關東會說 やってる 但關西腔就會變成 やっとんね 另外 比較口語化的 譬如我們標準語會說 今日は昼食食べないよ 關西腔就變成, 今日は昼食たべへんわ ..以上的當然是比較 淺薄且口語話的一些較為代表性的變化,附帶一提 北海道的腔會再字尾加上べ 譬如說,行くべ ~ 另外,有點是需要注意的, 就是東京,時常說 ば~か 這在東京是屬於 開玩笑的 但如果你使用あほ!那他們可以是會生氣的 反之毅然 關西的<あほだ>是 屬於俏皮的詌樵方法 那<ばか>他們就較不能接受了喔!!!!! 这种说法明确显示的概念是「关东」和「关西」中的「关」字所表示的分界线。「关」是指「关卡」,具体地说在东西日本之间对来往行人进行检查的关卡有三处:东海道铃鹿(Suzuka,三重县)、北陆道不破(Fuwa,岐阜县)和东山道爱发(Arachi,福井县)。三处关卡以东叫「关东」,以西叫「关西」。据说这种说法始于十二世纪。后来,不知何时划分东西的标志又将这三处关卡改为以京都、大津(滋贺县)之间的逢坂(Osaka)关卡为基准了。 但是,从过去一直以京都为中心的日本历史来看,关卡是为保卫都城而设的,所以把京都一侧叫做「关内」,把外侧叫做「关外」似乎更为合适。原来并没有「关西」的说法,京都一带被称为「畿内」,因为「畿」就是「都」的意思。再扩大范围,那一片地区就称为「近畿」。这个名称沿袭到今天。进入镰仓时代以后,掌权者离开了京都,人们开始有了京都在西边的意识,于是「关西」的说法应运而生。 如上所述,关于「关东」和「关西」的分界,虽然资料很少,但是有可以进行说明的根据。不过,只是单纯地这样考虑问题的话,那么就会认为「关西」就是指西日本,「关东」是指东日本。可是实际上绝大多数日本人并不这样想。 很有意思的是:现在日本的行政区划有「关东」这个词,基本上不用「关西」这个词。行政区划的「关东」是指东京都、神奈川县、崎玉县、千叶县、茨城县、群马县、栃木县、共为一都六县。行政区划把以京都、大阪为中心的地区称为「近畿」,包括大阪府、京都府、滋贺县、奈良县、和歌山县、兵库县,共为两府四县(有时把三重县也包括在内,为两府五县)。至于「关西」的含义,则难以设定如此明确的范围。 不过,作为一个区域的名称,「关西」比「近畿」用得更多。例如:大阪口音、京都口音、奈良口音、和歌山口音等彼此还有不同之处,可是作为同一个系统的方言,都被称为「关西口音」。与此相对的是,没有「关东口音」的说法。此外,在对住在东京一带的人和住在大阪一带的人的性格和气质等进行比较时,人们常用「关西人」这个词,但是基本上不用「关东人」这个词,而是说「东京人」。两个区域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公司和法人组织等,经常可以看到「关西电力公司」、「关西电视台」、「关西国际机场」等名称,可是很少看到「关东○○」的名称,大都称为「东京○○」。 从两地居民的自我意识来看也很有意思。近畿区域的两府四县居民通常自称为「关西人」;而关东区域的一都六县的居民基本上不自称为「关东人」。 最后,谈谈可称为「缓冲地带」的「微妙」的区域。 一都六县的居民不但不自称为「关东人」,而且也不认为自己应该属于哪个地区。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暂且把这一都六县看做是「纯关东」吧。微妙的是山梨县和静冈县伊豆地方。地图上标明这两个县属「中部地方」。如果再仔细分的话,山梨县与新潟县、长野县同为「甲信越地方」;而静冈县则被认为是「东海地方」,与关东有区别。可是,从行政管理上加以区分的话,山梨县和伊豆地方由于离东京较近,在东京上班族的交通圈之内,像是东京的郊区一样,因而有时被看做是包含在关东区域之内,这两个地方的居民有时自认为是「关东人」。另一方面,位于关东区域以北的邻县|福岛县居民自认为属「东北地方」,因此不能称为「缓冲地带」。 在关西,微妙的地区是三重县和冈山县。在地图上三重县属「近畿地方」,可是从当地的生活来看,基本上是爱知县名古屋生活圈的一部分。平常所说的「东海地方」,当然包括三重县在内。但是从方言和生活习惯等来看,与关西有很多共同点。在某些方面与爱知县有很大的不同。随着铁道和公路的发达,三重县与周围地区的密切往来开始从近畿转移到东海。可以说原来三重县就是「关西」的一个成员。NHK大阪广播电视台播放近畿地区的天气预报时,把靠东边的三重县也包括进去了。另外,冈山县不论在地图上还是行政区划上,都属于「中国地方」。在我教过和正在教的学生当中有来自冈山县的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当然不能说绝大多数)表示:「把我们当作关西人也没什幺。」这使人感到他们至少没有把自己的县份看做和广岛县同属一个区域。当然冈山县不能说是「京都、大阪、神户」上班交通圈内的县份,当然离得不算太远。也许该县居民出于憧憬大城市的心理而对关西抱有亲近感。
日本的关东、关西怎样划分?
这种说法明确显示的概念是「关东」和「关西」中的「关」字所表示的分界线。「关」是指「关卡」,具体地说在东西日本之间对来往行人进行检查的关卡有三处:东海道铃鹿(Suzuka,三重县)、北陆道不破(Fuwa,岐阜县)和东山道爱发(Arachi,福井县)。三处关卡以东叫「关东」,以西叫「关西」。据说这种说法始于十二世纪。后来,不知何时划分东西的标志又将这三处关卡改为以京都、大津(滋贺县)之间的逢坂(Osaka)关卡为基准了。但是,从过去一直以京都为中心的日本历史来看,关卡是为保卫都城而设的,所以把京都一侧叫做「关内」,把外侧叫做「关外」似乎更为合适。原来并没有「关西」的说法,京都一带被称为「畿内」,因为「畿」就是「都」的意思。再扩大范围,那一片地区就称为「近畿」。这个名称沿袭到今天。进入镰仓时代以后,掌权者离开了京都,人们开始有了京都在西边的意识,于是「关西」的说法应运而生。如上所述,关于「关东」和「关西」的分界,虽然资料很少,但是有可以进行说明的根据。不过,只是单纯地这样考虑问题的话,那么就会认为「关西」就是指西日本,「关东」是指东日本。可是实际上绝大多数日本人并不这样想。很有意思的是:现在日本的行政区划有「关东」这个词,基本上不用「关西」这个词。行政区划的「关东」是指东京都、神奈川县、崎玉县、千叶县、茨城县、群马县、栃木县、共为一都六县。行政区划把以京都、大阪为中心的地区称为「近畿」,包括大阪府、京都府、滋贺县、奈良县、和歌山县、兵库县,共为两府四县(有时把三重县也包括在内,为两府五县)。至于「关西」的含义,则难以设定如此明确的范围。不过,作为一个区域的名称,「关西」比「近畿」用得更多。例如:大阪口音、京都口音、奈良口音、和歌山口音等彼此还有不同之处,可是作为同一个系统的方言,都被称为「关西口音」。与此相对的是,没有「关东口音」的说法。此外,在对住在东京一带的人和住在大阪一带的人的性格和气质等进行比较时,人们常用「关西人」这个词,但是基本上不用「关东人」这个词,而是说「东京人」。两个区域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公司和法人组织等,经常可以看到「关西电力公司」、「关西电视台」、「关西国际机场」等名称,可是很少看到「关东○○」的名称,大都称为「东京○○」。从两地居民的自我意识来看也很有意思。近畿区域的两府四县居民通常自称为「关西人」;而关东区域的一都六县的居民基本上不自称为「关东人」。最后,谈谈可称为「缓冲地带」的「微妙」的区域。一都六县的居民不但不自称为「关东人」,而且也不认为自己应该属于哪个地区。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暂且把这一都六县看做是「纯关东」吧。微妙的是山梨县和静冈县伊豆地方。地图上标明这两个县属「中部地方」。如果再仔细分的话,山梨县与新潟县、长野县同为「甲信越地方」;而静冈县则被认为是「东海地方」,与关东有区别。可是,从行政管理上加以区分的话,山梨县和伊豆地方由于离东京较近,在东京上班族的交通圈之内,像是东京的郊区一样,因而有时被看做是包含在关东区域之内,这两个地方的居民有时自认为是「关东人」。另一方面,位于关东区域以北的邻县|福岛县居民自认为属「东北地方」,因此不能称为「缓冲地带」。在关西,微妙的地区是三重县和冈山县。在地图上三重县属「近畿地方」,可是从当地的生活来看,基本上是爱知县名古屋生活圈的一部分。平常所说的「东海地方」,当然包括三重县在内。但是从方言和生活习惯等来看,与关西有很多共同点。在某些方面与爱知县有很大的不同。随着铁道和公路的发达,三重县与周围地区的密切往来开始从近畿转移到东海。可以说原来三重县就是「关西」的一个成员。NHK大阪广播电视台播放近畿地区的天气预报时,把靠东边的三重县也包括进去了。另外,冈山县不论在地图上还是行政区划上,都属于「中国地方」。在我教过和正在教的学生当中有来自冈山县的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当然不能说绝大多数)表示:「把我们当作关西人也没什幺。」这使人感到他们至少没有把自己的县份看做和广岛县同属一个区域。当然冈山县不能说是「京都、大阪、神户」上班交通圈内的县份,当然离得不算太远。也许该县居民出于憧憬大城市的心理而对关西抱有亲近感。
初一上的地理复习资料!!!!急急急
地理(七上)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去日本旅游注意
参考资料:中国公民赴日本须知
一. 国家简况
日本地处东亚,四面环海,西与我国隔海相望。日本陆地面积近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2700多万。除此之外,日本居住着200多万外国人,朝鲜韩国人、中国人、巴西人居多。在日中国人目前达到52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东京、横滨、大阪、神户等大城市,中国人集居的横滨、神户建有“中华街”、“南京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除在北京开设大使馆外,还陆续在沈阳、上海、广州、重庆、大连和香港设立了领事机构。我国目前在东京设有大使馆外,在大阪、福冈、札幌、长崎、名古屋设有领事机构。日本是发达的工业国家,2006年GDP总产值达到4.5万亿美元,人均GDP约合32000多美元。日本是君主立宪制国家,现天皇为明仁天皇,最大执政党是自民党,现任首相是自民党党首。日本人自古信奉神道教及后来由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佛教。日本教育发达,技术、人力、文化资源丰富,且山川秀丽,自然和人文景观宜人。近年来中日两国经贸、人员往来不断发展。2005年访问我国的日本公民达到338万人次,访问日本的中国公民达到70万人次。
二.赴日本签证须知
1、日本签证种类
外交、公用、教授、艺术、宗教、报道;投资经营、法律会计业务、医疗、研究、教育、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企业内转勤、兴行、技能;文化活动、短期滞在;留学、就学、研修、家庭滞在;特定活动;永住者、日本人的配偶者、定住者等等。
2、办证程序
申请办理赴日签证,首先要弄清楚申请签证的程序,才能确保在短时间内将申办签证必备材料递交到辖区内日本驻华使领馆,以便等候使领馆签发签证。
申办赴日签证首先要明确赴日目的,赴日目的不同,申办签证的程序相应地会有所变化。但不管赴日目的如何,申办日本签证首先要求在日本有邀请单位(人)或在中国国内有组团单位。如果中国国内有组团单位,只要严格按照组团单位的要求行事即是。如果申请人需要自己亲自办理签证手续,就需要分两头(日本和中国)办理申请签证必备材料。当需要办理赴日签证时,最好提前向有关日本驻华使领馆以电话或通过其网页查询办证要求,根据所得到的信息理出办理签证最佳程序,以便迅速、便捷地获取签证。详细办证须知请点击以下签证信息网站: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领事部
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日本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
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常驻大连办事处
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馆
日本国驻香港总领事馆
、日本驻华使领馆领区划分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
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常驻大连办事处:辽宁省大连市
日本驻重庆总领事馆: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香港、澳门
三.入境须知
日本的出入境管理所依据的基本法有《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和《外国人登录法》。据有关统计,2005年全年共有673万人次的外国人入境日本,其中中国大陆70万人次。中国人入境日本需持有有效护照和签证,并在入境口岸申请入境。入境时应认真填写“入境卡”,注意入境目的要与签证种类一致。应认真回答入境审查官提出的问题。即使持有日本驻华使领馆颁发的签证,但入境审查时,入国审查官有权拒绝当事人入境日本。
入境日本后当事人要保管好护照和签证,严格按所持签证被赋予的资格合法从事工作、学习。在日本以留学、经商等目的长期居住者拟临时回国后再返回日本时,需事先向所在地入管局申请“再入国许可”,如未办理再入国许可,返回日本将变得非常繁琐或者不可能。留学生在就学期间拟打工者,需事先向入管局申请“资格外活动许可”,方可合法地从事勤工俭学,如未申请资格外活动许可从事打工,一旦被入管局查出,重则将会被入管局强制遣返回国。再有,如果中国人夫妇在日本生了孩子,需在60天内向入管局申报;如打算继续在日本工作、学习,需申请延期在留期限;如与日本公民结了婚,需申请变更在留资格。除以观光目的短期来日的外国人以外,在日本居住较长时间的外国人需自入境之日起90天内、新生外国籍婴儿需在60天内向居住地市区町村役所(政府机关)申报登录,领取外国人登录证。16周岁以上的外国人需随身携带外国人登录证。
近年,日本对非法移民、非法居留者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检举收容遣返非法滞留者是入管局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模式大致如下述流程:发现非法滞留者――调查――收容――审查是否需要强制遣返――口头审理(如不服,可申请由特别审查官审理)――法务大臣裁决(如对特别审查官的裁定不服,可向法务大臣申诉)――强制遣返。
四.税关(海关)规定
日本税关手续指南
入关顺序如下:
1、航班飞抵机场――检疫检查――入境审查――动植物检疫――海关――入境
2、海关申报事项
带入日本国内的物品需要口头或用申告书向海关申报;
携带物品超过免税范围者,请提交“携带物品托运物品”申告书。
3、免税范围(成年人免税量,商品、商业用样品不属于下列免税物品,而需要上税)
品名
数量及价格
酒类
3瓶
香烟
卷烟400支或雪茄100支或烟丝500克
香水
3盎司
其它物品
海外市价合计
4、禁止带入日本境内的主要物品
(1)鸦片、可卡因、***、大麻、兴奋剂()、减肥茶
(2)
(3)**杂志、录像带等
(4)假名牌商品等侵害知识产权的物品
5、限制带入日本境内的主要物品
(1)有必要检疫的动植物(应接受检疫)
(2)、刀剑、发烟筒等
(3)医药品、化妆品(有数量限制)
(4)根据华盛顿条约限制进口的动植物
五.医疗条件和医疗保险须知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医疗制度实现了其追求的充实医疗机构数量的目的,从而将重点转向为患者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的轨道上来。日本公私立医院、诊所比比皆是,医疗水平名列世界领先地位,且拥有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日本国民以及在日本居住一年以上且加入各类医疗保险的外国人均能享受服务优良、价格适中的医疗服务。但是由于短期赴日的外国人不在可加入医疗保险之列,所以无法享受日本的医疗保险。因此,如果短期来日者在日本患病,如无较高收入,将对当事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故建议短期来日的我公民在出国前接受正规的身体检查,在确保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出行,来日前加入海外旅行意外伤害保险以备不测。
日本人讲究卫生是闻名于世的,日本总体上卫生条件比较理想。但是由于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赴日旅行的公民也不可大意。为了确保在国外健康愉快地渡过短暂的旅程,尤其是有必要从饮用水、食物、个人卫生、生活规律等各方面注意保持自身健康。虽然日本自来水水质较有保障,但初来日本的游客对其水质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最好饮用矿泉水、纯净水或将生水煮沸后再饮用。日本人的饮食中生鲜食物占着很大比重,如生鱼片、寿司、生鸡蛋拌饭等在日本被尊为美味。许多中国人不习惯吃生鱼,尤其需要注意饮食。日本四季潮湿,食物易腐烂,故日本对商店所售食品均按法律规定要求标明严格的保质保鲜期。所以过期的食品千万不能食用,以免引发霉菌感染。3月至4月是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而此时也正是花粉浓度极高的时节,如有人对花粉比较敏感,赴日前应自备必要的药剂。除过去发生的大肠杆菌和近年的疯牛病外,日本未曾发生过大面积疫情蔓延事例。出国前请注意了解日本卫生防疫动态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六.治安状况
1、犯罪情况
由于各国对犯罪的定义有所不同,所以不便将日本与其它国家的治安情况进行对比。日本法务省用“两个增加”来形容日本近年的治安状况:犯罪案件数的增加与犯罪者的增加。其特点为:1、刑事犯罪自1995年以来急剧增加;2、增速最快的是盗窃案与交通肇事案;3、非成年人犯罪率仍居高不下;4、盗窃案件中以抢夺行人钱财、职业性入室盗窃和团伙盗窃为多;5、盗窃以外的一般性刑事案件中,暴力抢劫、伤害、流氓、破坏公共设施等明显增加;6、毒品犯罪呈现规模化、组织化趋势;7、外国人犯罪总体上在降低,但是强盗、毒品犯罪等恶性案件未减少,外国籍罪数连续四年攀升。与此相反,破获案件数虽然有所提高,但破案率已降至28.6%,与此同时,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呈上升趋势,造成监狱人满为患。
2、建议性防范措施
近年来短期赴日中国公民急剧增加,虽然日本治安状况较好,但由于对日本人生地疏,所以只有对旅游地治安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且因地制宜地做好防范和自我保护,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
(1)增强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麻痹松散情绪。
(2)到景点参观,注意服从导游的指挥和安排,严格遵守活动时间。
(3)前往景点观光时请着便衣,尽量不要西装革履,在乘坐交通工具和在人多的地方不要大声说话和喧哗,以免引起反感或坏人的注意。
(4)出门时尽量少带现金,不急需的贵重物品请在下榻处妥善保管,信用卡要随身保管,利用自动取款机取款时,注意身边有无陌生人。在人多嘈杂的地方和就餐地点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和腰包等。
(5)尽可能和团队一起行动,不要与陌生人接触、攀谈,以免上当受骗。不去等易发案地点和场所。
3、发生意外须知
如果在日本不幸遭遇事故或卷入事件、案件,请即时向导游说明情况,并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向就近的警察署或警察报案,寻求警方的协助,请警方出具必要的遗失证明等,并及时与使领馆联系;
(2)到医院及时就诊,并请开具诊断证明;
(3)如遗失护照,请与就近的中国驻日使领馆联系,申办回国用的旅行证件,请接待方协助向日本入管局报告签证遗失,并请其补发签证或采取相应措施;
(4)及时与信用卡发行商取得联系,请其停止有关信用卡业务;
(5)即使在日本因故被捕或被拘留,应要求警方向中国驻日使领馆进行领事通报,我驻日使领馆将视情前往探视,与当事人亲属取得联系,并根据当事人意愿介绍适当的律师。
七.交通安全和外出旅行注意事项
日本是交通发达的国家,70年代以后家庭用车迅速普及,目前机动车总数已达到3700万台,这为日本社会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交通和社会问题。近年来来日观光的中国人迅速增加,随之在日遇到交通事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了增强避免交通事故的意识,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了解日本的交通规则,比如日本与中国交通规则最大不同在于,日本是车辆与行人左侧通行;在中国,机动车过红绿灯处时要减速,而日本是正常速度行驶。其次是牢记遵守交通规则。在日本,机动车在行驶中始终保持法定速度,马路上车辆源源不断,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非常危险,必须走人行横道。还有就是乘坐电车、地铁、公交车要排队,文明礼让,按顺序上下车,防止推搡拥挤。这些是保护自身安全而必要的。
八.与使领馆和当地有关部门紧急****和电话等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领事部
106-0046东京都港区元麻布3-4-33
电话:03-3403-3064传真:03-3403-5447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
550-0004大阪市西区韧本町3-9-2
电话:06-6445-9481传真:06-6445-9475
中国驻福冈总领事馆
810-0065福冈市中央区地行滨1-3-3
电话:092-752-0085传真:092-781-8906
中国驻札幌总领事馆
064-0913札幌市中央区南十三条23-5-1
电话:011-563-6191传真:011-563-1818
中国驻长崎总领事馆
852-8114长崎市桥口町10-35
电话:095-849-3311传真:095-849-3312
中国驻名古屋领事馆
461-0005爱知县名古屋市东区东樱2-8-37
电话:052-932-1098传真:052-932-1169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东京总机:03-5251-0711传真:03-5251-0843
成田机场:0476-34-3941传真:0476-34-8402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东京总机:03-3506-1166传真:03-3506-1117
成田机场:0476-34-3945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东京总机:03-5157-8011传真:03-3502-8899
电话号码查询台:104急救、火警电话:119 盗警电话:110
九.常遇问题的有关法律咨询意见和建议
1、被入管局收容的非法滞在者如何向雇主追回拖欠工资?
非法滞在者首先要写信、打电话或委托他人催原雇主尽快支付所欠工资,向雇主明确直至全额支付工资不离日本的决心,使雇主打消赖帐的念头。同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入管局,请求入管局协助追回工资。如果即便这样雇主仍无支付工资的诚意,请致信辖区内劳动行政部门劳动基准监督署详细说明拖欠工资情况,以寻求协助解决问题,同时将同一内容的信件抄发中国驻日本使领馆,使领馆将视情况提供必要协助。
2、非法滞在人员如何办理回国手续
偷渡出国不仅触犯我国法律,而且同时违反前往国法律。而即使持有效护照和签证入境,如果超出签证有效期限,也因超期滞在违反有关国家法律而受到法律制裁。在日本,如果非法滞在者主动提出回国,通过履行必要手续是可能非经被收容的步骤返回国内的。有关回国手续,需要在日本地方入国管理局及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办理。关于入国管理局的手续问题,请当事人直接向就近入管局咨询。当事人在有关入管局申领到“出头书”后,持出头书、过期护照(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亦可)前往使领馆申办一次性“回国证明”。护照尚有效者无需办理“回国证明”,可直接持用护照回国。涉及办证的具体问题,请向有关入管局、使领馆咨询。
3、如何寻找在日亲友
如果在日本的亲友突然与国内失去联系,经联系音信皆无,国内亲属认为有必要进行查找,请向日本警方或中国驻日使领馆寻求帮助。如果是通过日本警方寻求帮助,请通过在日亲友或原工作单位提出。如果无其它在日亲友或不知原工作单位,也可向中国驻日使领馆寻求协助,届时请来信详细告知失去联系的亲友的出生日期、在日本住址、电话、工作单位、在日其它亲友联络方式等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并同时寄一张当事人近照。
4、短期赴日(探亲、访友、短期商务、访问等目的)者可否在日打工?
日本的出入境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外国人在日可以从事和限制从事的活动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根据有关规定,除以留学、就学、随任家属名义赴日的中国人,经向辖区内入管当局申请交付“资格外活动”许可被批准的以外,其他人包括短期赴日(探亲、访友、短期商务、访问等目的)者均不得从事带有收入和报酬的活动。违反规定被检举揭发者,一般将被入管局收容遣返回国,并将给邀请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十.气候及自然灾害情况
日本列岛北起北海道南至冲绳,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自亚寒带向南逐步依次过渡到温带、亚热带。虽然日本与我国有纬度重叠之处,但是由于日本四面环海,不同于我国同一纬度的地域,日本气候总体上呈现显著的海洋性特点。日本四季分明,降水量大且地域分布比较均匀,空气湿润。每年3月,当南端的冲绳地区迎来温暖的春天,樱花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南到北开遍日本,直至6月初樱花前线推移到北海道,3―6月是领略樱花的好时节。樱花刚结束,日本南部即进入梅雨季节,梅雨过处气压较低,阴雨连绵,空气潮湿,食物易腐,心情易被天气左右,需要注意健康。进入7月,天气转晴,气温不断上升,迎来闷热的夏季直至9月中旬。此时台风较多,台风一过,天气马上又变得炎热难耐。秋天除偶尔会下起清爽的阵雨外,各地天气晴明,气温适度,是到郊外山野欣赏枫叶的好时节。冬季到来,北海道、日本海沿线及东北地区普降大雪,尤其日本海沿岸山区降雪会达到几米深。但气温要比中国的同纬度地区高一些,而湿度较高,所以会感觉比实际气温要冷得多。如果横向相比较,笼统地说,北海道、日本东北地区和我国东北气温接近,本洲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接近,而九洲、四国与华南接近。在日本由气候引起的有洪水、台风、暴风雪,山体滑坡和塌方等自然灾害多发。再由于日本地处环太平关地震带,地震、火山爆发等也比较频繁。所以日本人出行前了解天气情况、收听气象和自然灾害警报已成习惯。
十一.日本国相关网站
中国公民申请赴日本签证指南
入国管理局
日本国外务省
全国救急医疗设施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