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一份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的具体介绍

大姚县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金碧镇。2014年,大姚县总面积3536平方千米,辖8镇4乡,总人口29.03万人(2010年),县境内居住着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1.7%,其中,彝族人口8.4万人,占29%。2013年GDP为47亿元。

大姚县是著名的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首个核桃生物产业基地,西南核桃交易中心,并且是中国彝剧的诞生地,是中国云南省省级园林县城,素有三乡露铜、五井喷盐、文化名邦之说。

大姚县境内拥有西南第一高瀑布--三潭瀑布、唐代大姚白塔和现存的世界体积最大的孔子铜像。

历史沿革

县域内有大姚河,源出镇南县北十八盘山,纳诸水入金沙江,县以河为名。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始置蜻蛉县,属越雟郡。东汉为蜻蛉县,属益州越雟郡。

三国蜀汉为蜻蛉县,属益州云南郡。

西晋为蜻蛉县,属宁州云南郡。

东晋至南朝梁为蜻蛉县,属宁州兴宁郡,南朝齐、梁为兴宁郡治。北朝周属南宁州。

隋朝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在境内置褒州领扬波(今金碧)、乐疆(今龙街缴末)两县;置西濮州领马西县(今新街大古衙),兼领天池、盐泉、涌泉、甘泉4县。贞观十一年(637)为西濮州,领蜻蛉、濮水、铜山、歧星4县。唐南诏国时为弄栋节度弄栋城。

宋大理国为褒州大姚堡,属弄栋府。

元宪宗七年(1257)废褒州置大姚堡千户所,属大理下万户;至元十一年(1274)改置大姚县,改属姚州;元天历元年(1328)改属姚安路军民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姚安府,属云南布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改置姚安军民府,辖姚州(今姚安)、大姚县。

清初沿明制,为姚安军民府大姚县;雍正八年(1730)7月,姚安军民府属迤西道(驻大理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撤销姚安军民府,大姚县改属迤西道楚雄府。道光三年(1823)以大姚县北境置苴却行检分治。

民国二年(1913)3月,由姚安县析置盐丰县,县治设于白

大姚

盐井;同年(1913)4月,迤西道改为滇西道,大姚县、盐丰县属滇西道;同年,改苴却巡检司为苴却行政委员,驻苴却,属滇西道。民国三年(1914)6月,改滇西道为腾越道(驻腾冲县),大姚县、盐丰县、苴却行政区属之。民国十三年(1924),苴却行政区改置永仁县(1929年11月批准),属腾越道。民国十八年(1929),废腾越道,大姚县、盐丰县直属省。民国三十五年(1946),大姚县、盐丰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

1950年,大姚、盐丰县属楚雄专区。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设置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盐丰县属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成立)。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撤销永仁、盐丰、姚安3县,将原永仁、盐丰、姚安3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大姚县(1958年10月15日撤并)。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决定:设立姚安县,以合并于大姚县的原姚安县行政区域为姚安县的行政区域。

2002年,云南省政府于2002年8月12日批准仓街乡撤乡设镇。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大姚县撤销仓街镇和七街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金碧镇,金碧镇政府驻地不变;将六苴镇海古簸村委会划归昙华乡管辖。

2013年云南省政府同意撤销楚雄州大姚县龙街乡、新街乡、赵家店乡、三岔河乡、桂花乡,设立龙街镇、新街镇、赵家店镇、三岔河镇、桂花镇。撤乡设镇后,5个镇行政区域分别为原5个乡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不变。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4年,大姚县矿产资源有铜、银、铅、铁、金、煤、盐、石棉、石膏、水晶石、高岭土等;铜矿分布较广,矿点48个,金属铜储量75.5万吨,伴生银667.5吨,是滇中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

水能资源

境内16条河流总流量4.7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量9.9万千瓦;已建成小水电站28座,总发电量近70000千瓦。

生物资源

大姚县稀有珍贵植物有红豆杉、秃

金碧镇

杉、荷木;野生中草药材500多种,其中茯苓、黄连、黄芩、防风、苦良姜、珠子参、首乌等出产丰富;动物药材有麝香、碎蛇、穿山甲、龙衣、五灵脂、猴骨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华南虎、云豹、虹雉、红腹角雉、黑颈鹤、赤颈鹤、白鹤、蟒等。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大姚位于云南省北部偏西,地处东经100度53分-101度42分,北纬25度33分-26度24分,境内东西最大横距79.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3.5公里。东邻永仁、元谋县,南同姚安、牟定县毗邻,西和大理州的祥云、宾川县接壤,北濒金沙江,约62公里江岸,与丽江地区的永胜、华坪县隔江相望。

大姚县南距省城昆明市270多公里,离楚雄州府100公里,距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市178公里,位于滇中产业新区的辐射区和川南物流大通道的核心地区。

地形地貌

大姚县,地处横断山系云岭东部的斜坡,被金沙江和渔泡江深切而成的山原,是东部高原的过渡带;境内山脉自西北向东南走向;总体地形呈塔状,中部高,四周低,地形高低悬殊较大;最高海拔为白草岭主峰帽台山3657米,属楚雄彝州最高峰,被称之为彝州第一峰;最低海拔为金沙江边1023米。

地形主要为三类:高寒山区和山区,海拔在2500米以上;丘陵平坝区,即是散落在群山之间形成的零星小块坝子,海拔在1800米--2100之间;北面、西北面金沙江河谷地区,海拔在1000米--1500米之间,分布在金沙江沿岸及注入金沙江各水系的深河谷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山坝共存,四季如春与亚热带气候相间的县份。

气候

大姚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属亚热带干燥气候,具有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干湿季明显,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5.6度,7月平均气温21.4度,极端最高气温33度;1月平均气温9.3度,极端最低气温-6.2度。年日均气温5度以上的持续期361天,日照年平均2526小时,霜期年均56.8天,相对湿度65%,风速3.5米/秒。大姚县年平均降水796.3毫米,雨日113天;极端降水年最大雨量1078毫米,极端年最小雨量520毫米,日最大雨量1毫米。

经济发展

概况

2011年,大姚县生产总值达47.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3.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9.6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1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第一产业

2011年,大姚县农业总产值达19.7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1万吨。完成800万公斤烟叶收购任务,综合均价较上年提高3.42元,农民烤烟收入达1.48亿元。畜牧业产值达6.2亿元。核桃种植面积达102万亩,产量达1.3万吨,产值达3.38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1526元。新植和改造桑园8710亩,桑园面积达5.04万亩,蚕茧产值达3906万元,桑园面积和产茧量保持楚雄州首位。新植花椒1.4万亩,花椒种植面积达6.5万亩。种植中药材1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个。2011年,大姚县被表彰为全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先进县。

第二产业

2011年,大姚县工业产值达22.57亿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120万元,水电路等设施逐步完善,入园企业达41户。工业上山步伐加快,南山坝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入园企业11户,建成投产5户。

2011年,大姚县多底河水电站投产发电,铁川桥水电站主体工程完工,金碧马屯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龙街老尖山和石羊叭腊么风能发电站项目成功签约。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企业达6978户,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占GDP比重的46.2%。

第三产业

2010年,大姚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500万元。按城乡分:城镇零售额52665万元;农村零售额29835万元。按经济类型分:公有制经济实现11405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57734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1662万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839万元。

2011年,大姚县成功举办石羊祭孔大典、昙华插花节和三台赛装节。2011年接待游客30.9万人次,增长22.4%,旅游总收入达1.28亿元。

广东兴宁的来历

广东省兴宁的来历于古兴宁江,即如今的五华河,并非是现在兴宁的宁江。

兴宁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左右,达到零下0.2℃。

广东各城市最高温度

气温回升,最高气温:广东北部地区市县31℃-33℃,其余市县33℃-35℃。26日,广东省大部晴到多云,局部有(雷)阵雨,大部分市县最高气温介于34℃-36℃之间。

兴宁未来15天气温

2021年南宁哪个季节下雨最多

南宁市2021年11月22日(星期一)农历辛丑牛年十月十八,小雪,天气情况总结:南宁市白天平均温度为18.7度,晚间平均温度为10.9度;其中,最高气温发生在横县县,温度为20摄氏度,晚间最低气温为10摄氏度,位于横县县;风向风力:东北风三至四级转一二级;广西天气晴好城市占比为0%,多云天气占比为0%,阴天占比为0%,阴雨天气占比为15.4%,雪天气占比为0%,大部以阴雨为主,温度舒适,不适合出行及户外运动。

天气晴好的旅游景点有南宁青秀山,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武鸣伊岭岩,南宁动物园,广西科技馆,南宁市八桂田园景区,南宁嘉和城温泉谷,九曲湾温泉度假村,南宁地王云顶观光,南宁良凤江等,南宁市天气数据来源于中央气象台。下辖主要城市有宾阳县、良庆区、上林县、江南区、邕宁区、武鸣区、青秀区、西乡塘区、兴宁、马山县、隆安县、横县县。

广东2020年气候公报

年末寒潮来袭

2020年12月29日-2021年1月2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广东省出现大幅降温,除徐闻、电白、吴川、高州4个县(市)过程降温幅度为9.0~9.9℃外,其余市县过程降温幅度均超过10℃,其中德庆录得全省最大过程降温14.4℃,连平录得全省最大24小时降温10.8℃,仁化录得本次冷空气过程最低气温零下2.6℃。全省共有59个县(市)达到寒潮级别,25个县(市)达到强冷空气级别。

2

2020高温日数创新高

2020年全省平均气温22.8℃,较历史同期(21.9℃)偏高0.9℃,和2019年(22.8℃)并列历史最高。2020年全省平均高温日数31.8天,较历史同期(17.5天)偏多14.3天,较2019年(29.4天,历史第三高位)偏多2.4天,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全省共13个县(市)年高温日数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

3

“龙舟水”极端性强

2020年“龙舟水”期间,广东共出现4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广州、东莞、清远、韶关等地市有16站次降水量突破当地历史极值。其中,5月21-22日,广州黄埔出现最大1小时雨量167.8毫米,东莞出现最大3小时雨量351毫米,广州黄埔区、惠州惠东县、河源龙川县和梅州兴宁市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6月5-9日,我省出现了2020年最强的降水过程,也是2005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龙舟水”过程,惠州龙门出现过程最大累积雨量955.1毫米,广州、韶关、清远等10个地市共41个县(区)受灾。

4

史上最热、降水最少的7月

由于7月副高脊线位置较历史同期偏南5-10°,且整体偏强、偏大、西伸脊点偏西,全省月平均气温高达30.0℃,较历史同期(28.5℃)偏高1.5℃,创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高纪录;同样受副高影响,7月缺少台风带来的降水,全省平均月降水量仅68.7毫米,较历史同期(241.0毫米)偏少7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

5

森林火险等级高、频次多

2020年广东省气温显著偏高,降水阶段性偏少明显,其中7月、11月、12月均偏少70%以上,天气持续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致广东省森林火灾发生频繁,其中7月发生森林火灾11起,11月发生森林火灾20起。12月广东省大部分县(市)挂起了森林火险红色预警,全年各地市共发布森林火险红色预警359次。

6

台风来得早、总体影响轻

2020年有4个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省,但灾害损失较少,总体影响偏轻:初台“鹦鹉”于2020年6月14日以热带风暴级登陆阳江,较常年平均初台日期偏早11天;台风“海高斯”于2020年8月19日以台风级登陆珠海,珠三角南部、粤东南沿海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与7月南海和西太平洋出现首次“空台”形成对比的是,10-11月有8个台风在南海活动,海面大风持续时间长。

7

气象干旱阶段性严重

由于2020年广东降水阶段性偏少,气象干旱呈阶段性发展态势。2020年1月1-24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1.9毫米,较历史同期(34.0毫米)偏少94%,秋冬连旱持续发展,1月下旬,全省共45个县(市)出现特旱、20个县(市)出现重旱;7月,降水较历史同期偏少73%,全省再现6个县(市)特旱、16个县(市)重旱的区域性旱情;11月1日-12月31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85%,全省再现12个县(市)特旱、47个县(市)重旱的全省性旱情。

8

强对流天气发生早

2月13-14日,受高空槽和低空急流影响,粤西、珠三角等地拉开了2020年度强对流的序幕,雷电、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同时出现,较常年偏早一个月左右,粤西及珠江口沿海出现了8~9级短时大风,湛江、茂名、江门和珠海局地出现了小冰雹。

9

气候条件助力粮食丰收

2020年,光温条件足、灾害影响小、气候年景好。无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早稻春播,“龙舟水”强降水过程亦未影响到早稻抽穗扬花;晚稻生长关键期未受到台风、寒露风明显影响。良好的气候条件使早稻、晚稻均实现丰收,广东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年总产量达近8年(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

10

灰霾日数创40年新低

2020年,广东全省平均灰霾日数为13.3天,较近三十年平均值偏少27.8天,为1980年以来最少。其中,1月平均灰霾日数最多,为3.6天;6、7月没有出现灰霾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