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 *** 自治区简介
2.吴忠市历史
3.吴忠市属于哪个省
4.吴忠市有几个区和县?
5.宁夏吴忠市属于哪个市
6.宁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2017年10月8日,宁夏降下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的一场雪!据了解,这是56年来宁夏最早的一场雪,当天宁夏首府银川清晨的气温仅有0.7 。
10月8日至9日,全区大部出现持续雨雪天气,其中8日夜间石嘴山市北部、贺兰山沿山、盐池、海原及六盘山区出现了降雪,其它地区出现小雨转雨夹雪。截至9日7时,有31个自动站累计降水量超过30毫米,最大累计降水量出现在海原气象站,达39.5毫米,最大小时雨强11.1毫米/小时,出现在大武口区长兴街道办郑官沟。据气象部门介绍,银川(初雪日13年10月12日)、吴忠(12年10月20日)、陶乐(12年10月20日)、永宁(13年10月12日)、灵武(12年10月19日)是1961年以来最早。
冷空气降临,使得全区最低气温持续下降6.1 -10.4 ,9日清晨大部地区最低气温普遍在-3 -2 ,有235个自动站最低气温低于0 ,出现霜冻天气。同时宁夏气象台发布霜冻**预警信号和暴雪蓝色预警信号,预计:当日夜间,贺兰山沿山、石嘴山北部、银川市南部有小雪,吴忠市东南部、中卫市南部和固原市大部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其他地区阴,10日白天到12日全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10到11日全区最低气温在零下3 到0 ,有霜冻;最高气温10到11日川区在8 到11 ,山区在6 到8 ,12日川区升至15 到17 ,山区升至10 到14 。
从气温来看11日最高气温就有所回升,12日最高气温升至17 ,但第二波冷空气已蓄势待发,将在10月13日赶到,气温又会打回原形。提醒小伙伴们,最近气温波动,出门多穿点,秋裤、棉裤随意切换。加上尚未供暖,在家也要穿厚点。
宁夏 *** 自治区简介
宁夏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由于位于中国季风区的西缘,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时间短,降水少,7月最热,平均气温24℃;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时间长,气温变化起伏大,1月最冷,平均气温-9℃。全区年降水量在150毫米至600毫米之间。
区内矿产丰富,有煤、石英岩、砂岩、板岩等。农业发达,蔬菜水果较甘肃地区丰富,美食以西北面食为主,清真特色居多。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回族、汉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等。境内旅游丰富,有水洞沟、西夏王陵、沙湖、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景点。
吴忠市历史
宁夏 *** 自治区简介:
宁夏 *** 自治区简称宁,下辖5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11个县、7个县级市辖区、1个县级移民开发区、94个乡、93 个镇、40个街道办事处。
省会是银川市。
一、地理位置
宁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
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
南北相距约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北2公里的黄河江心,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东西相距约250公里(西起中卫营盘水车站西南10公里的田涝坝,东到盐池县柳树梁北东2公里处),宁夏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总面积为6.64万平方公里。
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
在中国国土开发整治的地域划分上,宁夏位于中部重点开发区的西缘或西部待开发区的东缘,是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河上游水能矿产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点地段,南部属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区和“三西”地区的范围。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据2004 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平均海拔为1090~2000 米。
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峰为敖包圪垯,海拔3556米。
黄河从中北部穿越12 个市县,境内流程3 公里。
二、地理概貌
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块、阿拉善台块与祁连山褶皱之间。
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
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
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
南部的六盘山自南端往北延,与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等断续相连,把黄土高原分隔为二。
东侧和南面为陕北黄土高原与丘陵,西侧和南侧为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
中部山地、山间与平原交错。
卫宁北山、牛首山、罗山、青龙山等扶持山间平原,错落屹立。
北部地貌呈明显的东西分异。
黄河出青铜峡后,塑造了美丽富饶的银川平原。
平原西侧,贺兰山拔地而起,直指苍穹。
东侧鄂尔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百余米,前缘为一陡坎,是宁夏向出的灵盐台地。
地貌复杂,山地迭起,盆地错落,大体可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洪积冲积平原和六盘山、罗山、贺兰山南北中三段山地。
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按地表特征,还可分为南部暖温带平原地带,中部中温带半荒漠地带和北部中温带荒漠地带。
全区从南向北表现出由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的特征。
根据自然特点和传统习惯,一般把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和吴忠市的利通区、青铜峡等市县的引黄灌溉区称为宁夏北部;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两县和灵武、中卫的山区以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北部称为宁夏中部;把固原市的固原、西吉、隆德、泾源、彭阳5县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南部山区称为宁夏南部。
三、地理特点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
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据2004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天然屏障与高原“绿岛”
宁夏有名的山地有贺兰山和六盘山。
贺兰山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
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达3556米。
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
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
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
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1500米以上出现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生长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
大约2000米以上,有以云杉、油松等为主要成分的森林。
森林带以上,有一定面积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是较好的夏季牧场。
贺兰山的山脊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
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
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盘山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
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
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
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
(二)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
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
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
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
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
现为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
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一10公里。
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
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
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
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
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
平原面积较广。
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过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积水汇集于注地。
人为地增加了许多湖泊。
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
建国后加强了排水措施,盐碱滩被改造成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干,垦为农田。
现在平原上还有不少湖泊,这些湖泊已成为今日发展淡水养鱼的重要场所。
(三)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区
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黄土覆盖,厚的地方可达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渐减。
六盘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
六盘山以北的地区,由于降水少,流水对地表切割作用较小,除少数突出于黄土瀚海之上、状如孤岛的山峰之外,一般为起伏个大的低丘浅谷,相对高度在150米左右。
凡有河流流过的地方,经河流的冲积,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山地,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油产地。
许多低丘缓坡也多开垦成农田。
丘陵坡下,开挖一排排窑洞,是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这里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
在人们对黄土丘陵地区长期垦殖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
根治的出路在于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广辟水源。
(四)风沙侵袭的灵盐台地
在黄土丘陵区以北、银川平原以东,即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
台面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较多。
西部,低矮的平梁与宽阔谷地相交错,起伏微缓。
谷地里散布有面积不大的盐池、海子,生产食盐、芒硝等盐类矿点。
台地区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
水质差,水分条件不好。
风沙侵袭严重,沙荒多,农田少。
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丛,这里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天然牧场。
宁夏气候条件
宁夏地居中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位于中国季风的西缘,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正当冷空气南下之要冲,夏冬处在东南季风西行末梢,形成较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52~68),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南凉北暖、南湿北干和气象灾害较多等优点。
以麻黄山北缘—青龙罗山南麓—李旺—关桥—干盐池一线为界,气候南北差异明显。
该线以北的宁夏中、北部地区,光能丰富,热量适中,降水稀少,为温带干旱区,无灌溉便无农业。
主要气候指标为:年太阳辐射总量5711~6096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8~9℃,〉0℃积温3700℃左右,>6℃积温3500℃左右,>10℃积温为3200~3300℃,平均无霜期150~195天,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年干燥度〉3。
该线以南的宁夏南部地区,降水稍多,热量不足,为温带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主要气候指标为:年太阳辐射总量一般为4932~5661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200~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7~7℃,>0℃积温2550~3100℃,>5℃积温2540~2900℃,>10℃积温1900~2400℃,平均无霜期127~155天,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00~677毫米,年干燥度1~3。
宁夏深居,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7月最热,平均气温24℃;1月最冷,平均气温-9℃。
年平均气候为5-10℃ ,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为300mm—677mm。
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但是,由于黄河水的滋润,宁夏平原地区虽然大气干燥,大地却并不干旱。
宁夏旅游旺季是4-10月,淡季到宁夏旅游也别有情趣。
一、年平均气温
1. 宁夏年平均5~9℃之间,呈北高南低分布。
固原市在7℃以下,贺兰山和六盘山最低,分别为-0.8~1.0℃。
同心以北至宁夏平原,年均气温在8~9.4℃之间,中宁、大武口分别为9.2℃和9.4℃,是年均气温最高的地方。
2.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是多数作物生长活跃的时期,同心以北地区出现在4月中旬末到4月下旬初;固原市出现在5月上中旬,南北相差约25天左右。
10℃的终日,同心以北地区在10月上旬;固原市在9月中、下旬,南北相差20天左右10℃是作物生长旺盛期,中北部平原地区持续天数在170天左右,积温为3100~3500℃;固原市持续天数在120~150天,积温1900~2600℃;贺兰山、六盘山,持续天数在40天以下,积温400~500℃。
3. 日平均气温,0℃初日,是土壤开始化冻,牧草萌动,春麦下种的时期。
宁夏全区是由中部最先开始出现的,以同心、中宁为最早,在3月8~10日;银川以北和盐池、中卫一带略迟,为3月11~14日;固原市和麻黄山等较晚,迟至3月18~25日;贺兰山、六盘山最迟,为4月暮途穷8日和4月23日。
日平均气温,0℃终日,和初日相反,由南向北推迟。
固原市和麻黄山等地较早,在11月4日~9日,宁夏平原地区较迟,大部分在11月中旬,其中,中卫、吴忠等地最晚,在11月18~20日。
如以日平均气温》0℃为农耕期,宁夏中、北部平原持续天数较长,大部分地区在250天左右,青铜峡、吴忠、中宁最长为257天。
固原市持续天数较短,在230天左右。
贺兰山、六盘山最短,仅有165天和184天。
二、年降水量
宁夏降水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83.4~677毫米,由南向北递减,六盘山地区600毫米以上,黄土丘陵区300~600毫米,同心、盐池一带200~300毫米,银川平原和卫宁平原200毫米左右。
六盘山和贺兰山年降水分别为766毫米和430毫米,是宁夏南、北多雨中心。
年降水总量中,夏季占51%~65%,冬季占1%~2%,秋季占20%~28%。
各地水曲线都呈单峰型,进入6月,降水量迅速增大,9月以后,降水量急剧减少。
降水量最大值一般出现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一期间的降水量,中、北部地区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南部地区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月平均降水量最小值一般出现于12月,占年降水量的比重各地都在0.5%以下。
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多雨年降水量是少雨年降水量的2~6倍。
降水变差系数0.20~0.46,由南向北增大,降水越少的地区降水越不稳定。
.
三、年蒸发量
蒸发量的分布。
宁夏各地年蒸发量在1214.3毫米至2803.4毫米之间。
韦州站年蒸发量最大,为2803.4毫米。
西吉、泾源、隆德等地年蒸发量较小,平均小于1481毫米。
其分布趋势大致为韦州以南各站自北向南年蒸发量逐渐减少;韦州以北各站分布情况为:以韦州为高中心向北逐渐减少,至石嘴山市又呈增大趋势。
宁夏人口
2004 年全区出生人口9.05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比上年上升0.29 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80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79‰;人口自然增长率11.18‰,全年净增人口6.53 万人。
年末总人口587.71 万人,其中 *** 206.49万人、汉族377.42 万人。
宁夏宗教信仰
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 *** ,全民信仰 *** 教。
在宁夏 *** 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 *** 寺3000 多座,有阿訇约4000 名。
*** *** 群众一般奉行五项“功课”:念、礼、斋、课、朝。
*** 的传统节日有、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 *** 还在自治区、各地区、市县建立了各级宗教社会团体即 *** 教协会,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
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了宁夏 *** 教经学院,在同心县开办了同心 *** 语专修学校,帮助 *** 群众培养了大批有宗教学识的人才。
除 *** 教外,宁夏还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等宗教。
自治区人民 *** 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各种宗教人士在宁夏长期和睦相处。
1、民族数量
宁夏共有民族35个,其中回、汉民族之外的散居少数民族有3179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56%。
2、宗教种数
宁夏共有5种宗教: *** 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
3、主要宗教的规模
*** 教:180余万教徒,阿訇4600余人,满拉6900余人;
佛教:居士13万人,出家僧人120人,尼姑70人;
道教:道士、道姑30多人;
天主教:教徒万人,牧师4人。
4、宗教活动场所
*** 寺:3500多座,拱北、道堂20余座;
佛寺:265座;
道观:10座;
天主教堂:22座(含聚会点)。
宁夏 *** 风俗习惯
受 *** 教的影响,宁夏 *** 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 男女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
*** 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
*** 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
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 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
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
*** 一般不抽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
喜庆节日, *** 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
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 *** 小吃热情款待。
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
*** 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
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 *** 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
*** 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
葬礼包括清洗尸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过去, *** 受 *** 教和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不提倡歌舞,但 *** 群众喜爱唱一种叫“花儿”的民歌, *** 妇女爱弹一种用竹子制成的“口弦”。
至今,民间还活跃着不少“花儿”歌手和擅长弹“口弦”的 *** 妇女。
宁夏优势
宁夏土地和矿产丰富,农业和能源优势突出。
全区有耕地128.8 万公顷。
其中水浇地33.3 万多公顷。
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 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 万公顷、荒水面积5.6 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
已发现的矿产有50 多种,人均自然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5 位。
尤其是非金属矿产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
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已探明的同心县喊叫水乡贺家口子大型矿床,石膏储量20 亿吨,国内罕见。
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探明储量300 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 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
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 种。
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曾达100 万吨。
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00 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宁夏历史沿革
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宁夏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和遗物表明,早在3 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境内修筑了闻名世界的秦长城,还兴修了著名的秦渠,开创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
到汉代(前206~220),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
唐代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
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
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
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
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9年成立宁夏省。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 年撤销宁夏省,将阿拉善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并入甘肃省。
1958 年10 月25 日成立宁夏 *** 自治区。
宋代以前的宁夏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历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中卫长流水和固原地区诸多太古先民活动遗址的发掘发现,表明,早在2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三代”以前境内为北狄、西戎各游牧部落居牧区,先后被称之为荤粥、鬼方、狁、匈奴和胡等名。
至战国间,宁夏地区开始归隶中原管辖。
春秋战国时期,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
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九原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
西汉时期,汉武帝曾两次巡视宁夏,移民70万,朝廷大量“募民徙塞下屯耕”大兴水利,设定郡。
十六国间,为匈奴铁佛部首领郝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领土。
进入南北朝时期,宁夏社会日渐稳定,经济开始恢复。
北魏,北周时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放,当时就已称这片塞上灌区为“塞北江南”了。
唐朝安禄山乱后,公元756年,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
当时,宁夏平原已相当富庶。
宋代,党项族正是凭借这块塞上得天独厚的绿洲作为根据地,才能在西北 建立一个史称“西夏”的万里之国。
西夏王朝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
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国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和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局面。
公元1227年,元灭西夏后,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之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
近、现代的宁夏
民国初年宁夏改为朔方道,此时大部分时期在马福祥、马鸿逵家族 *** 军阀的统治下。
1929年成立宁夏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销,阿拉善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并入甘肃。
1958年10月25日成立了宁夏 *** 自治区。
吴忠市属于哪个省
1.吴忠的历史
吴忠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岸边的灵武“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早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曾在这里逐水草、牧牛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此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吴忠就有了引黄灌溉史;汉唐盛世,引来中华大融合,在此设立富平县,唐太宗亲临此地接受异族归附;“安史之乱”,唐肃宗李享在灵武登基,灵武成了全国政治军事中心,当时的吴忠已相当富庶;党项族首领、西夏国皇帝李元昊统治的腹地也在今日吴忠一带;成吉思汗灭西夏,设宁夏路;1929年成立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4月成立河东 *** 自治区,同年7月,宁夏撤省归甘肃省管辖;1955年改为吴忠 *** 自治州,辖吴忠、金积、灵武、盐池、同心5县;1958年撤州划归宁夏 *** 自治区;12年成立宁夏 *** 自治区银南地区;1998年撤银南地区为地级吴忠市(同时县级吴忠市改为利通区)。吴忠在历史上地处边疆地塞,吴忠的地名,也是古代边疆设立的军营名称或守将名称而得的。
2.吴忠市的历史吴忠的历史有多长?古灵州在什么地方?最近,宁夏专家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基本摸清了这个地区的发展脉络。
现在的吴忠市及其所辖县市区,曾是北方各少数民族早期活动的大舞台。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原人对这一带的称呼也各不相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富平县。 20多年前,宁夏考 古工作者曾在这一带发现建筑用的秦砖汉瓦。
秦始皇平定六国后,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长期戍边。蒙恬在黄河沿线建立了44个县,今吴忠市利通区及周边地区就是开发的中心。
汉代则在这一带设立?d衍县。 公元前191年,也就是西汉惠帝4年,灵州城始建。
据考证,灵州城最早是建在洲岛之上。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从南方向这里移民数万人。
最早的灵州城,在汉代末年就被黄河冲毁了,祖先们不得不在今吴忠市利通区境内重建新灵州城。为了不让灵州城再被冲毁,古人还修建了镇河塔。
灵州城,在唐代曾经显赫一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与北方13个少数民族首领会盟,缔结和约。
著名将领郭子仪曾担任朔方节度使,在此长期驻守。为防突厥入侵,这里曾驻军6万多人。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亨在灵州城登基并指挥全国平叛。关于古灵州之“古”,唐代诗人吕温曾在一首诗中吟道:“山横旧秦塞,河绕古灵州”(《全唐诗》中有载)。
古灵州不仅是北部边防重镇,而且是历代的重要粮仓。不仅如此,它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中原通西域的一条重要通道,许多使节是从这里出发奔向西域的。
据介绍,利通区的关马湖已发现千余座古墓,其中的汉代古墓中曾有许多重要发现。 据正在现场清理的宁夏考古所副研究员朱存世介绍,最近在吴忠市市区周围又发现大量唐墓,估计在千座以上。
这进一步表明,古灵州就在其附近,也说明古灵州在历史上是相当繁华的。 “吴忠”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
专家们认为,吴忠市有过辉煌灿烂的文明和很多闪光的东西。其辉煌的历史文化,值得深入发掘,发扬光大 。
3.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的故事或意思由银(川)吴(忠)平原,(中)卫(中)宁平原组成,以青铜峡水利枢纽为分界.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在省内奔流的黄河,从甘肃兰州东下,闯过两峡和黄土高原.迨进入中卫,河面渐宽,两岸经过水流多年冲刷,冲积成中卫平原.黄河抵中宁后,被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脉挡路.相传得大禹治水,引黄河水通过青铜峡峡谷向北流,进入宁夏腹地银川平原.秦、汉、唐时“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把平川变为“塞上江南”.流经宁夏五百多公里的黄河,描绘出一幅“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图景.。
4.吴忠这个词起源吴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地名得于明朝洪武初年,是当时灵州守御千户所领十三个屯堡之一,以屯长吴忠命名为吴忠堡。吴忠早在大禹时期就已得到开发。大禹凿青铜峡疏导黄河,并在黄河积成的宁夏平原上修渠种稻。春秋时期为戊狄民族游牧区。秦代以后,各朝代均设置行政机构。秦代在今市辖金积镇设富平县,秦大将蒙恬带领士兵开凿著名的秦渠,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秦渠穿越吴忠市区,吴忠依渠修建的秦渠公园,已成为吴忠的一景。到汉代,又开凿了汉渠,从吴忠南部穿越而过,灌溉了吴忠南部的大部分农田。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在今灵武县城西北的河中堡设灵州。北周至隋、唐属灵州回乐县。公元11世纪属西夏国。元、明、清代属灵州。元代开始迁入 *** 客,明代,大批 *** 以“屯戎”人的身份安插在灵州。清代,吴忠已发展为灵州南部的大名堡之一和 *** 聚居区。民国二年设置灵武县,吴忠属灵武县管辖。1949年9月22日吴忠解放,1950年2月成立吴忠市,是当时吴忠 *** 自治区的首府,1963年改为吴忠县,1983年11月恢复吴忠市。
5.吴忠有怎样的历史记载:“宁夏堡寨,或以人名或以地名,明洪武 初(1368年)尽徙宁夏之民于他所,其后,复迁谪秦晋江淮之人以实 之,分屯建卫,筑堡以居,因即以其屯长姓吴名忠,若叶升、王宏、李 俊、张政之类是也。”
民国年间编写的《朔方道志》所称略同,唯在例子 中增加了“吴忠”一名。解放前,吴忠只是灵武辖下的一个“堡”。
其 土城面积不到金积堡(现为吴忠市的一个镇)的一半。吴忠市商贸繁荣,自古就是重要的商埠,素有“水旱码头”之 称。
滔滔黄河水穿境而过,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农业生产得天独 厚,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畜蛋产品的生产基地。旅游丰 富,古迹较多,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 景线。
6.吴忠距今有多长时间的历史吴忠市,原为古灵州城和金积县驻地,地处宁夏平原腹地,是宁夏沿黄河城市带核心区域,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原为古灵州城和金积县驻地,地处宁夏平原腹地,是宁夏沿黄河城市带核心区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蒙恬将军北逐匈奴,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沿河筑三十四县,其中有富平县,是宁夏平原最古老的城市,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
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在河之洲,设立灵洲县,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古城,是宁夏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的设置年代记载的古代城市。
所以吴忠有2025年-2230年历史了。
7.宁复吴忠市志历史中文名称
吴忠市
外文名称
Wuzhong City
别 名
银南地区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宁夏 *** 自治区
下辖地区
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同心县、盐池县
*** 驻地
利通区
电话区号
0953
邮政区码
751100
地理位置
东经:107°49′北纬:37°35′
面 积
20400平方公里
8.宁夏 吴忠为什么叫吴忠吴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地名得于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68--1398年),是当时灵州守御千户所领十三个屯堡之一,以屯长吴忠命名为吴忠堡。 吴忠这个地名始见于明朝,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明洪武(1368—1398)初为安定边塞,防御西北少数民族的侵扰,“尽徙宁夏之民与他地,迁秦晋江淮之人以实之,分屯建卫,筑堡以居。”
该志又引述《宁夏旧志》云:“宁夏堡寨,以人名、事名、地名、……即以其屯长姓名命堡,如叶升、李俊、王太之类是也。”吴忠之地名名便是明朝中期某位屯长的姓名,故,自灵州数易城池,远离谷地后,原地名便称古城、吴忠堡。
9.宁夏 吴忠为什么叫吴忠吴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地名得于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68--1398年),是当时灵州守御千户所领十三个屯堡之一,以屯长吴忠命名为吴忠堡。 吴忠这个地名始见于明朝,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明洪武(1368—1398)初为安定边塞,防御西北少数民族的侵扰,“尽徙宁夏之民与他地,迁秦晋江淮之人以实之,分屯建卫,筑堡以居。”
该志又引述《宁夏旧志》云:“宁夏堡寨,以人名、事名、地名、……即以其屯长姓名命堡,如叶升、李俊、王太之类是也。”吴忠之地名名便是明朝中期某位屯长的姓名,故,自灵州数易城池,远离谷地后,原地名便称古城、吴忠堡。
吴忠市有几个区和县?
吴忠市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级市。
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坐落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滨,是宁夏引黄灌区的菁华之地,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人口143.7万,有汉、回、满、蒙等28个民族。
吴忠市历史文化悠久。自公元前214年秦朝始设富平县,已有2231年建城史,是唐代灵州城所在地,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这里与西部少数民族首领结盟。黄河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古长城、秦汉古渠、108塔等遗迹丰富。
扩展资料
截至2018年底,吴忠市辖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5个县、市、区。具体介绍以下几个县市区:
1、利通区隶属于宁夏自治区吴忠市,地处中国西北内陆,位于宁夏平原中部,距首府银川市59千米,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也是吴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青铜峡市,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地处东经105°21′至106°21′、北纬37°36′至38°15′之间。东隔黄河与灵武市、吴忠市利通区相望,南以牛首山为界与中卫市中宁县接壤,西依明长城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为邻,北与永宁县相连。
3、同心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 隶属吴忠市管辖。地理东与盐池县、甘肃庆阳市环县接壤,南与固原市原州区毗连,西与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为邻,北与吴忠市红寺堡区交界。
吴忠市人民-吴忠市情简介
百度百科-吴忠
宁夏吴忠市属于哪个市
截至2020年底,吴忠市市辖行政区包括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5个县(市、区)。
吴忠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辖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5个县(市、区),29个镇15个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70个城镇社区511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2.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3万。
吴忠市情简介
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坐落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滨,是宁夏引黄灌区的菁华之地,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现辖5个县(市、区),总面积2.14万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142.25万,有汉、回、满、蒙等28个民族,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称号。历史文化悠久。
自公元前214年秦朝始设富平县,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是唐代灵州城所在地,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这里与西部少数民族首领结盟。黄河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古长城、秦汉古渠、108塔等遗迹丰富。
以上内容参考:吴宗市人民-吴忠市区划人口
宁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地级市。
吴忠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原为古灵州城和金积县驻地。吴忠市是宁夏沿黄城市带核心区域和引黄灌区的精华地段,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工业重镇。
吴忠市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吴忠市历史悠久,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既是宁夏沿黄城市带核心区域和引黄灌区的精华地段,也是宁夏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区域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我国西北、黄河中段地区。面积6.6万平方公里;人口530万,是我国回族主要聚居区。全区辖3地级市,在l个地区设立行政公署;其下又辖2县级市、15县。自治区首府银川。石嘴山、吴忠、青铜峡为区内主要城市。
本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海拔高度均在1000米以上。西北部为沙漠所覆盖。主要山脉有六盘山、贺二山、牛芮山等。山间地势平坦,分布着银川平原及卫宁平原。黄河自南向北流贯过境,清水河、苦水河等为黄河重要支流。
宁夏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受整体地形影响,气温南低北高,降水南多北少。年均气温5~10℃;全年降水量190~ 700毫米。矿藏以煤为主,余为石膏、石灰石、铁、磷、盐等。
宁夏工业有煤炭、电力、机械、毛纺、建材、食品等部门,并有制革、地毯等传统手工业。本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受黄河水利设施之惠,银川平原沃野一千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人称“自古黄河富宁夏”。主产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胡麻、油菜、甜菜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以养羊为主,滩羊和沙毛山羊以裘毛品质优异闻名、本区还是我国重要的奶牛和肉牛生产基地之一。
本区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铁路以包兰线为大动脉,有平汝、宝中、甘武、银新等支线;公路以银川等城市为中心,国道和地方公路彼此通连成网。银川已开通民航。黄河部分河道可通水运。
宁夏旅游景点以人文景观为主。西夏王陵是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区,规模巨大,气氛肃穆。被称为“东方金字塔”。黄河沙坡头治沙区是我国重要的治沙科研基地,景观丰富,兼具科研学术性和旅游观赏性。
1952年,宁夏先后在回族聚居的县建立18个回族自治乡。1954年,
又建立专区级的河东回族自治区。此时,宁夏省被撤销,划归甘肃省。
1955年,将河东回族自治区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
1956年2月,党中央提出在回族较集中的甘肃省地区建立省一级回
族自治区的倡议,1957年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
议通过了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议。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
治区成立大会在银川隆重举行。中央派出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林伯渠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出席成立大会。
18年,自治区成立20周年时,中央派出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员长乌兰夫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赴宁夏参加庆祝活动。
1988年,自治区30年大庆,以国家副王震为团长的中央代表
团参加了宁夏的庆祝活动,也就是从这次起,宁夏考虑到10月下旬天
气寒冷、不便活动等因素,将庆典活动安排在银川解放纪念日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