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气的观察是什么?
2.天气预报员与天气记者区别
3.彩云天气 pro和普通版的区别
4.最好的天气预报软件是哪个
天气的观察是什么?
跟踪天气实况有时像观察风向一样简单,但有时又像发射价值上亿元的卫星那样复杂。气象监测仍依赖一些基础测量的方法——气温、湿度、风和气压的观测。这些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气象学家工作的一部分,估测这些天气特征还十分复杂,但其变量是一致的。近几十年来这些现场收集的标准观测资料,可以通过大范围的遥感仪器完成。雷达、卫星和其他设备如今可对十几里、几百里乃至上千里以外的气象情况作出报告。
以往,气温用水银温度表或酒精温度表测量,但在17世纪初,最先使用的温度表则是利用空气和酒精。大气变热,液体膨胀,温度表内的液面上升。现在,数字温度计依靠在电路或电阻的电子属性内部变化。大多数气象站每24小时主要根据温度实况的变化,发布最高或最低温度的记录,美国用华氏,其他地区则用摄氏温标。
气象学家用气压表测量大气压力,大气压是地球引力将仪器上方的大气团向下拉动,在每单位面积所形成的力。典型的无液气压表测量直接作用于有一定真空的空管上的压力。现在更先进的气压表叫压电电阻表,它测量由大气作用在矽薄膜上的反作用力的变化。位于海拔1英里(1.6千米)的气象站可承受约85%的海平面大气压。这是由于它上空空气稀薄的原因。为摆脱因这种海拔高度造成的影响,气压表常读作一个海拔高度。这种转化是定一个臆造的但又合理的实际高度同海平面之间的标准大气。
气压曾以水银柱高度(英寸)为单位。对水银气压表而言,由于大气压作用在水银管的周围,液体可在真空管内上升。海平面标准大气压为29.92英寸水银柱高或以米制换算,约为1.013毫巴(如果在经典气压表内加的是水而不是水银,那么该仪器需加长到三层楼那么高)。空气中的湿度用湿度计测定。它是一种利用头发、干羊肠筋或细金属丝根据相对湿度的变化而拉长或收缩的测湿仪。
另一种测湿法是用干湿球温度表,来测量露点温度。风向是主要的气象变量,利用它作为即将到来的天气征兆并将它记录下来。风向的一些记录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水平方向的风向可用罗盘刻度记录,360°代表北方,90°代表东方,180°代表南方,270°代表西方。用近似十进位制的方法记录或描述风吹来的方向。如东风转东南风或转西北风。
风速常用风速表测定。用一个螺旋桨或类似张开双臂一样的东西,迎着风,安上可计数的旋转球。一只压力风速表精确记录由风的作用,在开口端产生的动力压力。音波风速表利用测量风在吹过两个感应器之间的缝隙所产生的声音来测风。风速以时速“英里”来记录,也可用“节”,即时速自然“英里”的别称,相当于1.15英里/时。米制用千米/时,或米/秒。由于风速每秒都可发生变化,现代的风速计包括一种软件,可在规定时间内测量平均的持续不变的风速以及狂风的威力。用电波声纳和风向剖面监测仪监控高空的风。
把其他用来预测气象变化的因素结合起来,天气现象包括能见度(几英里或几千米内)、云状和云高度以及在天空聚集的比例。以前的风力,一定时间内降雨量。最后还包括降雪厚度和雪中所含的水量。
至少每小时一次,全球气象台站进行地面观测并将观测结果发送到所在国家气象部门。
这些读数大多经加工几分钟内告之公众。这是国际间的合作及国际互联网的功劳。另外,自愿观测者们也控制近万家气象台站,每人每天进行一至两次观测。观测报告连同国际数据奠定气候观测的基础。
在过去几年里许多国家,包括日本和美国,对地面观察网站实行全部或大部分的自动化。这样,观测员只是为了检查和保养这些网站。这些网站配有最新技术水平的电子设备,经常在10~15分钟可传递一次观测结果。
在气象用气球发明之前,人们对大气运动的观测只是与地面有关。19世纪起,用气球作实验获得地面以上的大气运动状况,这些高度上气流对天气的运动和变化起到关键作用。
无线电问世于20世纪20年代,待到无线电探空仪的出现,那些有气象气球的台站改变了人们对高空大气的看法。最典型的就是无线电探空仪通过小型气压表确定气压并测量温度和湿度对电传导性的影响。随着无线电探空仪的上升,它用无线电发回报告,并根据某一地区探空仪的变化测定风速及风向。大约一小时后,一种特制无线电探空仪上升15英里(24千米)以上。气球膨胀最终爆炸。仪器包已完成使命,用一个微型降落伞把它降落到地面。
到了20世纪40年代,每天无线电探空仪传播的信息遍布全球。气象学家们很快就会算出高空急流和其他的特征。现在,全球每天都会发射1000个无线电探空仪,大部分在北半球。
雷达是最佳追踪器,在雷雨天里,可以跟踪风;也可以将雨和雪的区域绘咸地图。第一部雷达在二战期间研制并改进,随后变成民用雷达。雷达发送电磁信号,通常是微波,遇到雨滴、冰雹和雪花时就会返折回来;通过测算信号返回到雷达所需的时间及有多少信号返回来,科学家们可以算出降水区有多远,降水量有多大。
多普勒雷达在20世纪90年代被广泛使用,它利用返回信号的频率估测降水目标移动的速度——估测风吹动它们的速度。
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人们经常收集从云层到地面闪电的资讯。它们用来区分和跟踪风暴以及森林大火的调查,还用在航空和其他领域。美国气象网站约有100组雷达天线网,探测云层到地面的脉冲信号的角度或到达的时间,每年都有两千万次以上这样的冲击。首次从地球到太空的想法改变了人们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园,引发全球环境改变,也改变了气象学。从火箭拍摄的照片上表明全球云团网比人类预想的还要复杂。科学家们开始想象一种轨道卫星,它可以一直监视地球,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的梦想实现了。卫星将地球拍成照片并在几分钟内发回信息。
基本有两种气象卫星:地面静止卫星即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简称GDES;极地轨道卫星即极地控制环境卫星,简称POES。在地面静止轨道上,静止卫星距地面约22,000英里(35,000千米)的赤道上空,其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同步,几乎昼夜悬在一个地点上。地球余下区域由极地轨道卫星监测,它沿着从北到南一圈一圈地重复运行,每两小时在极地附近经过一次。
电视气象播报的卫星通常是地面静止卫星拍摄的照片,尽管白天也可见到它们,但常用红外线冲洗。从地球表面扩散的红外线可用来估测空气中的水汽。这是因为当红外线的波长达到6.7微米时,水汽极易吸收能量。水汽越多,来自地球的红外线在未到达卫星之前就越多地被吸收掉了。红外线释放也可用来测评部的温度,它与风暴关系十分密切。
微波数据有许多特殊功能,由于微波可以穿透云层而丢失的能量少,例如,贯穿行星的冰和雪的出现是可以被跟踪的,因为结冻的水与陆地和液态的水所散发的微波频率不一样。
卫星寿命仅有几年——这给科学家发射新卫星提供革新的机会。经过过去20年的发展,人类对大气层的了解更广泛了,南极“臭氧空洞”每年的增减均已得到的监控,是根据从同温层到它上方的极地轨道卫星所反射的紫外线照射量而定。美国于1995年发射一种探测器用以监测云内部和从云到地面的闪电,测量结果表明:闪电还不及科学家们所料想的一半。一些卫星甚至携带雷达设备进入太空。这些设备是测量洋面的高度(水温的指数),以及大海的风暴潮(海面风速指南)。
人们常观测天气,但全球性的气象图每天只安排两次,即在世界时0000点和1200点——全球公认的24小时制。无线电探空仪也被发射,全套外表观测全都完成,全球各主要气象台站共同使用这种数据。所绘出的图表明在不同等压面(如在850,700和500毫巴)的风力,也表明来自无线电探空仪记录的温度、湿度和气压高。要详细审查这些数据,因为即使少数错误的观测,一旦进入计算机预测系统,就会造成严重损失。专门设计的软件查找在一般气象图中不相应的观测。类似的作法可以调节数据,使它们适应地图网格。这些格点被用于模式中用以由目前天气推断将来天气的形势。来自无线电探空仪的数据在图表上用标点标注,被称作热力探测。每次探测表明在某一指定地点上空从地面到对流层顶部温度和湿度的追踪调查。挨着探测是表示每个高度的风向和风速的箭头,标记同水平气象图表一样。探测可以用来计算降雨量和湿度及形成暴风雨的能量、雷暴旋转,进而生成龙卷的可能性。
大部分国外制造的卫星用于研究而不是用来预测天气。卫星在大气层不同的高度测量温度以弥补全球无线电探测网的不足。这种情况在海洋和南半球上空很正常,因为那里的无线电探测网太少了。
天气预报员与天气记者区别
1. 天气预报员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
四个字:预报天气
2. 天气预报员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八个字:把握现在,预测未来
其实,这些天气预报员都是播音员他们中的很多人学的都是播音主持专业,而真正的预报员学的是气象学相关专业
大家应该对天气预报员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了,他们并不是电视上天气预报里那些光鲜亮丽的俊男美女,事实上,天气预报员是一群整天对着电脑分析数据、并得出天气预报结论然后提供给天气播音员的人。听着有点绕,简单点说,预报员就是天气预报背后的技术支撑,他们把一堆难懂的数据和产品转化为公众能够听得懂的预报语言,他们 24 小时值班,全年无休,没有正常的节日和周末。这些人绝大部分人是不上镜的,只有首席预报员在接受媒体访的时候你们才能看到预报员的身影。
应该可以区分播音员和预报员了吧?那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天气预报员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开头提到的八字方针就是天气预报过程的高度概括:把握现在,预测未来。
怎么把握现在?
所谓把握现在就是要了解天气实况,当前大气环流的状况、天气形势的发展、地面气象要素的基本信息,也就是说,既要知“天”,也要知“地”。下面要隆重介绍另一类默默无闻的气象工作者,他们的名字叫做“气象观测员”,也就是给天气预报员提供实况信息的这一批辛勤付出的人。同样的,他们也是 24 小时值班、全年无休、没有正常的节日和周末。天气预报一天都不能停,气象观测也是。
现在已有的观测手段已经非常丰富了,为了得到高空的实况信息,08h、20h 探空观测站都会进行探空观测(14h 部分探空站会进行加密观测,站点数量非常少,获得的信息很少)
还有你们都知道的卫星云图,也是高空观测的一种手段,现在气象卫星有极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两类,这里不具体介绍了,有点复杂,也不是今天探讨的重点。
当然高空观测还有其他手段,如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仪等,但业务上最广泛应用的就是上面谈到的探空观测和气象卫星。
关于怎么样得到近地面气象要素因素,想必大家多少都是知道的。我们有遍布全国的气象观测站,还有很多无人值守的气象自动站(无人值守,自动传输温、压、湿、风数据)。
气象观测站的观测的要素非常多:温度、湿度、风速、气压、降水量、能见度、日照、地温、土壤温度等气象要素(上面提到的探空观测站是级别较高的观测站,大多数的观测站不承担探空观测任务)。
还有一种观测站叫做雷达站,观测降水回波的发展
雷达是观测降水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短时临近(0~3 小时)预报服务中。
观测手段的发展能够提供最新的实况数据,天气预报员就是通过这些数据来了解当下大气和地面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把握现在”。
那究竟怎样“预测未来”?
在预测方面,现在预报员所依靠的重要资料就是数值模式产品。目前业务上常用的数值预报产品有欧洲中心、华东区域中心(国产)、T639(国产)、GFS、日本模式、NCEP 等,各家数值产品均有天气形势场和要素场预报。也就是说,所有的模式都会告诉预报员,明天、后天、大后天是什么天气、温度是多少、风力是多大。说到这里,想必会有很多人会说,那不是很简单吗?都告诉你什么天气了,你居然还不会报?就按照数值模式结果报不就完了吗?听着真的是 so easy,各种轻松愉悦有木有?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刚才已经说了,各家数值模式都会告诉你天气状况如何、各要素如何,但是每家模式的预报结果都不相同,经常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状况,并且,没有一家模式是稳定地一直能够预报准确的。
于是问题来了,预报员到底该听谁的?究竟要怎么报?当所有模式争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天气预报员就闪亮登场了。他们根据所掌握的实况信息,结合本地气候特征,依据个人经验,综合考虑各项可能的影响因素,对数值产品进行主观订正,最后给出预报结论。
由于个人理解的不同,对同一地点、同一天的天气,不同预报员很可能给出不同的预报结论,为了方便预报员之间交换意见,商议天气状况,国家局每天 8:00 准时进行天气会商,各省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组织省内会商,而各个市同样会组织市县之间的天气会商。就是这样一级一级,全国的预报员每天都在商议未来的天气究竟该怎么报。
当然,即便如此,预报员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还是经常会报错。天气预报永远不可能 100% 准确,但预报员永远都是在付出 100% 努力。我们永远都承认我们会报错,但是即便是报错,我们也是在很努力、很用心、很认真地报错,请你们原谅我们技术有限、能力不足。
基本说完了,总结一下。天气预报员就是告诉你未来几天会不会刮风下雨的那一群人,他们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依靠所取得实况信息、气候背景、个人经验等对数值模式预报的结果进行主观订正,并将所得到的预报结论转化成公众所能听懂的语言,最后天气预报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公布,于是你们就能在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看到天气预报了。
最后补充一句,除了中短期天气预报,预报员还有很多其他工作,其中短临预警服务就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任何时候,你们看到的气象预警信息,都是由预报员发布的。
彩云天气 pro和普通版的区别
彩云天气pro和普通版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彩云天气pro的需要收费二十五元才可以下载,普通版可以,主要的区别就在去彩云天气pro版本没有广告,而且还增加了降雨提醒的功能,彩云天气pro有时候会限免的。
彩云天气Pro 是一款全新的生活服务软件,有降雨提醒,全国降水雷达拼图,实时查看闪电分布图,可以查看台风的路径图,拥有街道级精确定位。
扩展资料:
彩云天气APP支持全球任意地区任意经纬度。
常规级数据包含实时的天气情况、温度、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mm/h)/降水强度、PM 2.5、AQI、天气类型等天气数据。
据提供未来十五天逐小时逐日的天气情况、温度、湿度、降雨量、空气质量指数、PM 2.5 等天气数据。
覆盖中国(含港澳台,钓鱼岛,南沙群岛) 韩国 朝鲜 美国 日本 欧洲南部等。
分钟级数据包含未来两小时每分钟降水(降雨降雪)强度及每半小时降水概率、未来两小时降水情况的自然语言描述。
多样化服务
定制分钟级数据和常规数据调用、能见度数据图、空气质量图(北美及东亚地区)、降水雷达单站图(实况及预报、全国及全球)、降水雷达拼图(实况及预报、全国及全球)、高精准降水推送、全国预警实时推送、雨雪分辨矩阵、定制化解决方案等。
参考资料:
最好的天气预报软件是哪个
墨迹天气APP、彩云天气、中国天气通等。
1、墨迹天气APP:墨迹天气APP是一款天气信息查询软件,人性化设计,使用简单,是中国支持城市最多的天气预报软件。全球约5亿人在使用的天气APP,支持196个国家70多万个城市及地区的天气查询,精准定位及时推送,分钟级、公里级天气预报,实时监测阴晴雨雪。
2、彩云天气:彩云天气是一款通过对中央气象台的雷达数据进行挖掘和图像处理技术来进行分钟级别天气预报的应用,能预测分钟级别的降雨状况,支持Android及iPhone、iPad。软件可预报未来两小时内每分钟降水(降雨降雪)强度及每半小时降水概率、未来两小时降水情况,覆盖中国(含港澳台、钓鱼岛、南沙群岛),韩国,朝鲜,美国,日本,欧洲南部。
3、中国天气通:中国天气通是由中国气象局官方推出的一款专业的天气服务软件。中国天气通App依托于两者的权威和技术,覆盖了由国内几万个自动气象观测站、2000多个人工气象观测站、上百部天气雷达和风云气象卫星提供的24小时全方位探测数据而生成的气象服务信息。对专业用户需求还推出了“我的气象台”、“历史气候”、“实况曲线”、“天气相机”四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