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2.一天中,什么时候温度最高,什么时候温度最低?

3.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4.一年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说法

5.请问:天气预报报道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指的是那个时间段的气温

最低气温最高气温_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是多少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热量要首先转化为地面热量,传递到大气,所以大气出现最高温的时间要落后两个小时左右,即午后两点左右.

而最低的温度在日出前半个小时。因为大气中的热量向外空间散去了大部分,而地面的温度也达到了最低温度,有吸了一部分的热量,使气温达到最低.

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最高温度为大概 61 ℃,出现在突尼斯, 最低温度为-90 ℃,出现在南极洲。地球上最低的温度记录是 1983年7月21日南极洲的沃斯托克,而地球上最低的温度记录是 1983年7月21日南极洲的-89.2 摄氏度。

如果是人类通过机械达到的温度,使用液氨可以达到最低绝对温度 4.2 度,大概约零下 269 度。美国科学家利用激光冷却在短时间内达到 2/100 度的绝对温度,并且正在接近绝对 0 度。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新疆吐鲁番盆地,被称为 火山图书馆,那里到 1941年7月出现全年最高温度的 47.8 ℃。早在 1879年7月,在阿尔及利亚的瓦拉格拉,全世界的温度是全年最高温度的 53.6 ℃。

至 1913年7月,在加利福尼亚州美国,一个在测试 56.7 ℃ 的山谷的记录。1922年9月,利比里亚的加里Gary温度突然上升至最高的极端高温的 57.8 ℃,来自北美大陆,并已在非洲恢复。气温他们是最低的地方:而且在 1838 日,俄罗斯商人尼马诺夫前往西伯利亚的雅库茨克。

无疑测量到最低温度为零下 60 ℃。47 年后的 1885年2月,位于北纬 64 ? 的Oyi米糠的最低温度为负 67.8 ℃。1957年5月,位于南极洲 ?极点? 的美国阿莫森-斯科托天文台的最低温度降至零下 73.6 ℃。同年 9月,该观测站记录的气温较低,为零下 74.5 ℃。后来是 1983年7月21日南极洲的沃斯托克,温度为-89.2 摄氏度。?

一天中,什么时候温度最高,什么时候温度最低?

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1、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弱。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仅14%左右,而有43%的可见光区的能量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2、过了正午时刻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多于支出的热量,直到午后1时左右,地面温度达最高,地面辐射也达到最强。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逆辐射也达到一天的最大。

3、同理,大气主要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都无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一天的最低值。

扩展资料:

最高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是专门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的最高温度的,它的构造是在球部底处置一根玻璃针,直伸到毛细管口,使毛细管口变狭。温度上升时,水银膨胀,压力增大,迫使水银挤过狭管上升。温度下降时,因无足够压力使水银挤过狭管回到球部,水银柱就在狭管处断裂,于是狭管以上这段水银柱的顶端,就保持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温度表曾感受到的最高温度示度上,因而可测得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是专门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的最低温度的,它用酒精作测温液,在毛细管内放一枚游标,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可越过游标上升,而游标本身由于顶端对管壁有足够的摩擦力,能维持在原处不动。温度下降时,酒精柱收缩到与游标顶端相接触时,由于酒精液面的表面张力比游标对管壁的摩擦力要大,使游标不致突破酒精柱顶而借液面的表面张力带动游标下滑。也就是说,游标只能降低,不能升高。所以,游标离球部较远一端的示度,就是一定时间间隔内曾经出现过的最低温度。

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一天中下午2点温度最高,这时候地面辐射给大气的热辐射值最大,而太阳的辐射值也不小,这时候温度最高。

日出前温度最低,这时候长时间没有太阳辐射,温度值慢慢下降到最低点。

气象台预报天气总要报一个最高温度和一个最低温度。我们都有体会,在夏天晴朗的日子里,最热的时候不在中午,而是在午后的二三点钟。而气温最低的时刻是在凌晨。

中午太阳直射地面,为什么最热的时候不是在中午呢?

我们知道,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是,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总共只有14%左右,而有43%左右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晒热了地面,地面吸收的热再释放出去烘热空气,所以地面受热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气温升高。在中午以后,地面放出的热量,仍少于太阳供给的热量时,直到下午二、三点钟,地面温度才能升到最高,气温也才是最高。

同理,太阳下山后,失去了阳光热的供应,因此,开始不断散失热量,气流也就不断降低,到了凌晨,这时地面温度降到最低值,所以气温在此时为最低

一年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说法

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1.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弱。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仅14%左右,而有43%的可见光区的能量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2.过了正午时刻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多于支出的热量,直到午后1时左右,地面温度达最高,地面辐射也达到最强。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逆辐射也达到一天的最大。

3.同理,大气主要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都无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一天的最低值。

扩展资料:

气温的人为影响因素

(1)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同时城市地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较自然地表高,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也更多,温度升高。

(2)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

(4)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

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气温

请问:天气预报报道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指的是那个时间段的气温

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温陆地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故A叙述正确;

北半球一年中最低温陆地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故B错误;

南半球一年中最高温陆地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故C错误;

南半球一年中最低温陆地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故D错误.

故选:A.

1.案例:

上图为天津市某日天气预报数据。其中当天最高气温为7℃;最低气温为-2℃。

2.原理:在解释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前,先谈谈大气的增温过程。近地面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并非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1)白天(下图所示),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厚厚的大气层,大气虽然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图中“反射”、“吸收”、“散射”),但大部分太阳辐射仍能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增温效应较小)。此时,近地面的大气并未有效增温。当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界释放。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远强于太阳(短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开始吸收热量,气温缓慢上升。由于热传递需要时间过程,故此可得以下结论:

①太阳(短波)辐射起到“太阳暖大地”的作用;地面(长波)辐射起到“大地暖大气”的作用。近地面的直接热源应为地面(长波)辐射;

②太阳(短波)辐射12点时最强,地面(长波)辐射13点时最强,近地面气温14点时最高。

(2)夜晚(下图所示),太阳(短波)辐射消失,地面通过白天积累下来的地面(长波)辐射仍然向近地面大气提供能量。但随着夜晚的深入,地面辐射的强度会越来越微弱,气温会越来越低。直至第二天日出前,地面仍没有得到太阳辐射的供给。由此可得以下结论:气温最低时往往位于日出前。

3.总结:有上述内容可得出,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出现在14时前后,气温最低时出现在日出前。(下图为某日天津部分时段气温统计,供参考)

(注:辐射的波长取决于辐射物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就越短。如太阳表面温度达5000°以上,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太阳短波辐射。相比,地面温度就低的很多了,因此地面辐射又称为地面长波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