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应高铁通车时间
2.扬州属于苏州市吗
3.扬州的资料
4.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邮编号是多少
5.农历11月11日6点32分生的女宝应叫什么名字?
6.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邮编是多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扬州市常住人口为4559797人。
截至2021年末,扬州常驻人口为457.70万人,相比2020年末增加1.60万人。
截至2018年末,扬州市总户数147.2万户,户籍人口458.34万人,其中男性228.70万人,女性230.13万人,男性占总人口的49.84%,女性占总人口的50.16%。
行政辖区:
2011年11月,经批准,扬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将邗江区李典、头桥、沙头、杭集、泰安等5个镇并入广陵区;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维扬区行政区域并入邗江区。扬州市设广陵、邗江、江都等3个区,辖宝应县,代管仪征、高邮等2个县级市。
以上内容参考扬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扬州
宝应高铁通车时间
南京历史最低气温是-13.1℃。
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对湿度76%,无霜期237天。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年平均温度15.4℃,年极端气温最高39.7℃,最低-13.1℃。
南京进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进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进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进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南京不断的植树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热程度与其他城市相比大为减轻,故已摘去“火炉”的称呼。
南京的水文情况
南京水域面积达11%以上,有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莫愁湖、百家湖、石臼湖、固城湖、金牛湖等大小河流湖泊,长江穿城,沿江岸线总长近200千米,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河湖水系主要属于长江水系,仅在六合区北部流入高邮湖、宝应湖的河流属淮河水系。
长江水系包括江南的秦淮河水系,江北的滁河水系,由沿江两岸独流入江的小河流形成的沿江水系,由石臼湖和固城湖组成的两湖水系,以及高淳东部的西太湖水系。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汤山温泉、汤泉温泉、珍珠泉等尤为闻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
扬州属于苏州市吗
宝应高铁通车时间:预计将于2020年12月6日淮镇段建成通车。
宝应高铁其实是连镇高速铁路的一段,连接江苏省连云港市至镇江市的高速铁路,是江苏省南北向高速铁路,是贯通苏南、苏中、苏北的重要通道,是苏中、苏北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车站:设董集站、灌云站、灌南站、涟水站、淮安东站、宝应站、高邮北站、高邮站、邵伯站、扬州南站、江都站、泰安站、镇江新区站、横山站、镇江东站和镇江站16个车站。
扩展资料:
宝应高铁其实就是连镇高速铁路。
连镇铁路在宝应境内全长约40.35公里,总投资约50亿元,途经泾河镇、黄塍镇、宝应经济开发区、望直港镇、小官庄镇、氾水镇、夏集镇等7个镇区。2018年7月13日连镇铁路宝应段实现架梁贯通,成为扬州段首个完成架梁施工的县(市、区)。连镇铁路计划2018年8月15日开始进行铺轨作业,2020年8月31日交由上海铁路局进行联调联试,预计2020年12月正式通车。
连镇铁路是江苏省的一条重要高速铁路,由铁路总公司和江苏省共同筹资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447亿元,为设计速度250公里/小时。
连镇铁路一旦建成将实现江苏南北沟通,为苏中苏北地区融入苏南、接轨上海,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未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深远。不仅如此,连镇铁路在长江以北的路网上,连接了新长线和宁启线,在长江以南路网上则与京沪线和京沪高铁对接。它不仅将徐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三大都市圈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南北经济的大交融。
2019年5月18日,连镇高速铁路连淮段实现全线贯通。9月6日,连镇高速铁路连淮段接触网专业热滑试验启动,标志着连镇高速铁路连淮段即将进入联调联试阶段。9月17日,连镇高速铁路连淮段开始联调联试。11月13日,连镇高速铁路连淮段开始运行试验 。12月14日12时,连镇高速铁路连淮段动车组列车车票开始发售。12月16日,连镇高速铁路连淮段开通运营。
2020年9月1日,连镇高速铁路淮镇段正式开始联调联试。9月4日,连镇高速铁路淮镇段首次上线动车组检测车。9月6日,CRH380AJ型高速综合检测车首次试跑连镇高速铁路淮镇段。10月14日,连镇高速铁路淮镇段完成全线联调联试拉通试验。10月29日淮镇段开始试运行,全线转入运行试验阶段。
连镇高速铁路淮安至镇江段将于2020年12月建成通车。
百度百科-宝应站
百度百科-连镇铁路
扬州的资料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扬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据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相当于“省”。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隋朝后作为城市的扬州(今扬州),但和隋朝后那个繁华的扬州城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越”(后建立邗国,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建吴都)。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北纬32度15分至33度25分、东经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间。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北纬32度24分、东经119度26分。全市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5千米,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305.6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40平方千米)、县(市)面积4285.53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千米)。陆地面积4908.00平方千米,占74.46%;水域面积1683.21平方千米,占25.54%。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境内最高峰为仪征市大铜山,海拔149.5米;最低点位于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平均海拔2米。扬州市区北部和仪征市北部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有大铜山、小铜山、捺山等,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千米,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广陵等一市三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千米。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邮编号是多少
扬州
“富甲天下” 的扬州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盐城市交界;西与南京市六合县和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也是一个风景园林城市。
名称由来
扬州,古代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杨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杨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杨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杨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杨州刺史部。这个刺史部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离城等地。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杨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
今天的扬州,春秋时称“邗”、秦、汉时称“广陵”、“江都”、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扬州市情概况
扬州现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和宝应、高邮、江都、仪征4个县(市)。全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人口467万;其中市区面积9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8万。扬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公历5月1日--5日,扬州市都举行“烟花三月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扬州举行的“二分明月文化节”,是你赏月的最佳去处。主要活动有游园赏月、乾隆皇帝水上游、运河夜游、美食节等。
扬州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这里有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哈丁墓,仙鹤寺,明清私家园林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1982年公布扬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圣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河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佳绝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扬州历史上是一个戏曲之乡,著名的地方戏剧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音等,至今为民众所喜好。富有地方特色的扬州传统工艺、漆器、玉雕、刺绣、绒花等,其历史远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近的繁盛于清代。以艺术精湛、制作精美著称,有的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古城。扬州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屡经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辉煌。汉代的兴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为祖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西汉为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立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盛唐时期的扬州雄富冠天下,时有"扬一益二"之称。清代中期,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成为全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多年的历史积淀,使扬州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成为目前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古迹、遗址、文物众多,仅市区就有各类文保单位148个,其中国家级4个(个园、何园、普哈丁墓园、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省级16个。市区的文昌路,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称。
扬州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文学创作、艺术建树、学术研究、文物积累、工艺制作等,是扬州人的自豪,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李方膺、罗聘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清代形成的扬州戏曲、评话、书院、雕版印刷、修志、藏书等颇为兴盛,成为扬州文化的象征。今天的扬州,科教文化比较发达,已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扬州是风景秀美的旅游城。扬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北方妙景之雄,兼南方佳境之秀,被誉为"淮东第一观"、竹西最佳处。扬州园林始于汉代,唐代即"园林多是宅"。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四季假山峰峦巧迭,移步换景,气象万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楼台亭阁如画,融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是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名胜区之一,以风光秀丽著称。特别是瘦西湖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天下诸湖。漆器、玉器等传统工艺品是扬州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漆器形神俱臻、古朴典雅;玉器选玉精良、因材设计,度势造型、雕琢精致。扬州刺绣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著称。扬州剪纸以明朗朴实、清新秀丽见长。著名的扬州盆景栽培艺术独特,有"一寸三弯"之说,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五大流派之一。扬州是由中国烹饪协会正式认定的"淮扬菜之乡",素有"吃在扬州"的美誉。
扬州是开放的新兴现代城。扬州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高僧鉴真大师六次东渡到达日本。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都曾留下足迹。1988年,扬州被批准对外开放,现已与7个国家的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扬州的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与包括德国奔驰、美国高露洁、意大利比瑞利、美国德州仪器、荷兰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大公司合资合作,已形成了汽车、船舶、电缆、精细化工、化纤及纺织面料、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兴产业。
扬州文化
扬州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一样,它不是博物馆橱柜里陈列的一件古董,它是山间夜行照亮前程的一支火把。在刚劲的山风中有时光华四射,有时暗淡微弱。许多火把被山风吹灭了,而扬州文化这支火把没有熄灭,依旧光彩照人,走过2000多年的历史隧道,走到现代,走到今天。
扬州文化的颂歌,声音极为响亮的是清代汪中的《广陵对》。他历数2000年来扬州忠臣烈士的事迹,文学道艺的人才,孝子贞妇的行为,名人学者的著述,如数家珍,总体说是“异人间出,邦家之光”。他叙述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在农业、盐铁业以及交通方面对国家贡献之大,又述及在历史转折关头扬州作出的牺牲之巨,是一座无愧于天下的历史名城。汪中此论,时在乾隆五十二年,即康乾盛世即将闭幕之际,他和写《红楼梦》的曹雪芹不同,无法预见封建大厦行将崩塌,扬州即将衰弱。
今人赞颂扬州文化,当推宋振庭。他说:“扬州文化是综合的中华民族文化,不管爱好什么的人,都可以找到他的所爱。”他列举古迹、诗文、绘画、宗教、祠墓、饮食、园林诸方面扬州作出的贡献,他的中心意思是说:“扬州是唤起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好地方。”他对扬州文化的优势方面如数家珍,赞美备至。他也写到明天的扬州,语焉不详,因为上个世纪80年代,执笔者尚未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
也有人批评扬州文化,如朱自清,朱先生说扬州人“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虚是虚张声势。康乾以后,盐业衰落,扬州城市被边缘化了,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是眼光如豆的根子;业已衰落但曾经阔过,则又是喜欢虚张声势的根源。朱自清对于家乡爱之深,所以痛之切。他对扬州文化之衰,不是一针见血,而是两针见血。还有一位易君左先生讥笑扬州人“懒惰、浪漫、颓废的不景气”,易先生最后打官司打输了,但是易先生并未输理。扬州今日文化基因中,眼高手低、言多行少、害怕艰苦、闭目塞听而妄自尊大的成分,谁敢说已绝迹了呢?
一座城市从它建立那天起,逐渐具有一种文化精神,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文化精神逐渐变化,或者由保守愚昧走向昂扬开放,或者由奋发向上走向消极颓废,不会一成不变。经2000多年升沉起落历史命运的扬州,尤其如此。意识形态作用于经济,但又为经济基础,即生产力状况与生产方式所决定。我们土地上挥舞第一锹开挖邗沟的先民和今日在电脑桌前用键盘指挥南水北调的人员,不会具有统一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
扬州文化最为奋发、最具强势的时代是在唐代。“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还有“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扬州的物质文明是扬州人亲手创造的,可以想见当日扬州人走在月明桥上必然高视阔步,一脸的豪迈气象。扬州人写的《春江花月夜》,眼睛里看到的是大江瀚海、明月星光、长飞鸿雁、潜跃鱼龙,视通万里的同时,思考的是人生宇宙。后代人从唐人的吟哦里,读出了磅礴、恢宏、壮阔和大气,读出了唐代扬州人人与自然的谐和,读出了智慧与灵性,扬州不仅是扬州人的扬州,也是天下人的扬州。书生到了扬州,反思于“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于是意气风发,别有他图;失意人到了扬州,高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城市风貌使他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当年扬州到处闪耀着希望的火苗,到处擂响着人生奋进的战鼓。后人模仿唐诗,写来写去总是不像,秘密没有别的,因为时代缺少大唐气象,城市缺少唐代扬州的那种文化精神,一切模仿的努力只是徒然。
扬州文化精神趋向于“小气与虚气”的时代是在清末民初。南北交通线他移,城市边缘化,咸丰年间不幸又成了拉锯的战场,庐舍为墟,满目疮痍。扬州不仅失去了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位,而且又失去了苏中地区的中心地位,沦为江北小城。修脚剃头成了主要产业,鸡争鸭斗成了文学表现的主要内容,扬州人眼睛里看到的是笼鸟斗虫、纸牌麻将,不再是千山万壑、沧海大江。扬州渐渐坐井观天,于是有了“小气”;扬州又往往伤感于昔日的辉煌,于是又有了“虚气”。小气与虚气的统一,于是懒散与颓废的病菌潜入肆虐,说清末民初的扬州文化是近于“破落户的飘零子弟”的文化,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扬州文化,一言难尽。说它辉煌,说它没落,说它昂扬向上,说它颓废消沉,说它博大精深,说它江河日下,都有一定的依据,就看从什么角度介入,就看评介的是历史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动态的,扬州文化之薪火也是不灭的。庆幸的是,近几十年来,扬州文化的走向,是走向新生,走向振作,走向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
市花市树
琼花为历史上罕见的名花,每年农历三四月间,正是琼花盛开的时候。每朵花大如玉盘,由八朵玉瓣小花簇拥着花蕊,微风吹过,散发出丝丝清香。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为其写下了动人的诗篇,“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故事更使此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些诗文强调琼花是扬州独一无二的产物。扬州博物馆收藏的清阮元题画的“琼花真木”石刻一块,所描绘的琼花图样与我们今天所见的聚八仙并无二致,由此推定古人所咏琼花就是今天的聚八仙。鉴于扬州和琼花的密切关系,1985年7月16日扬州市人大第一届十六次全委会根据民意评选,决定将琼花定为扬州市市花。
芍药,自古以来被视为吉祥和爱情之花,扬州芍药的栽培始于隋唐,极盛于宋和清,历代记载皆称:芍药“处处有之,扬州为上”,“芍药之种,古推扬州”。如今,扬州芍药已有上百个品种,再现当年风采。2005年扬州市根据民意,决定将芍药定为扬州市市花。
银杏被称为中国的“国树”,全国古银杏以江苏最多,扬州又居江苏省前列,扬州城内百年以上银杏93株,扬州最古老的银杏,当推石塔路中的唐代银杏,树高20余米,树冠直径18米,此树与唐石塔相顾成景,成为扬州的一个标志景点之一。著名作家艾煊称赞银杏,“它是扬州城史的载体,它是扬州文化的灵魂,它是一座有生命的扬州城的城标。”1985年,市人大决定其为扬州市树。
扬州素有“绿杨城郭”的美称,杨柳是扬州的标志之一。隋炀帝开凿运河下扬州,将柳树种植运河两岸,并赐给其姓,所以才有“杨柳”名称。隋唐以来,柳树与扬州的风景一直存有着直接的关系。
行政区划
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现设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辖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全市共有97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全市辖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113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56.3万,其中市区人口128万。扬州除通用汉语普通话外,方言主要为北方方言区的江淮官话。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岸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阴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 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143.3 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
地形气候
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 出。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市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90%以上是平原, 河湖密布,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水深江阔,岸线稳定。
自然资源
扬州拥有丰富的资源,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及水产品等,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地下温泉和矿石等矿产资源。
据1999年10月底统一调查统计,全市土地面积为998.72万亩,园地17.96万亩,林地12.52万亩,牧草地0.5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18万亩,交通用地30.35万亩,水域311.19万亩,未利用地10.25万亩。
行政区划
2005年,扬州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即广陵、维扬区、邗江3个区,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
扬州市 面积6634平方千米,人口454万人(2004年)。
维扬区 面积 87平方千米,人口 28万人。邮政编码225002。
广陵区 面积 69平方千米,人口 31万人。邮政编码225002。
邗江区 面积 824平方千米,人口 55万人。邮政编码225002。
仪征市 面积 901平方千米,人口 59万人。邮政编码211400。市人民政府驻真州镇。
江都市 面积1330平方千米,人口106万人。邮政编码225200。市人民政府驻仙女镇。
高邮市 面积1962平方千米,人口 83万人。邮政编码225600。市人民政府驻高邮镇。
宝应县 面积1461平方千米,人口 92万人。邮政编码225800。县人民政府驻安宜镇。
*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 *
--------------------------------------------------------------------------------
历史沿革
泰州、扬州地(专)区 1949年4月21日,扬州、泰州是两个行政区。扬州专区:辖扬州市和宝应、高邮、兴化、溱潼、江都、仪征、六合县等1市7县。泰州专区:辖泰州市和泰县、泰兴、靖江、东台、台北、海安、如皋县等1市7县。
1950年1月11日,原泰州专区的如皋、海安两县划归南通专区,东台、台北两县划归盐城专区。撤销溱潼县。同年2月6日,扬州专区与泰州专区合并为泰州专区,下辖泰州、扬州两市及泰县、泰兴、靖江、兴化、高邮、宝应、仪征、六合、江都9县。5月12日,泰州市与泰县合并为泰县。扬州市改为扬州县。6月6日恢复泰州市,为专区辖市。8月8日,撤销扬州县建制,成立扬州市。归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
扬州地(专)区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扬州专区。原由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的扬州市,和原属皖北滁县专区的江浦县划入扬州专区。泰州专区在划出如皋、海安2县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台北(今大丰)2县给盐城专区以后与扬州专区合并。扬州专区辖扬州市、泰州市和泰兴、泰县、江都、仪征、六合、高邮、宝应、兴化、靖江、江浦2市10县,专署驻扬州市。
1954年,扬州、泰州2市改为省辖市。
1956年,3月由江都县部分地区设置邗江县(驻扬州市)。仪征、六合、江浦3县划归镇江专区,后复划回扬州专区;原属镇江专区的扬中县划入扬州专区,后复划回镇江专区。扬州专区辖11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扬州市划归扬州专署领导。撤销邗江县,并入扬州市。撤销泰州市和泰县,合并设立泰州县。将江浦、六合2 县交由南京市领导。扬州专区辖1市9县。
1960年4月,以宝应县的宝应湖西地区设立金湖县(驻黎城镇)。扬州专区辖1市9县。
1962年,原由南京市领导的六合、江浦2县划入扬州专区。撤销泰州县,恢复泰州市和泰县。扬州市原邗江县辖区,复置邗江县。以兴化县的塘港河以东地区,设立兴东县(驻戴窑镇)。扬州专区辖2市13县。
1964年,撤销兴东县,并入兴化县。扬州专区辖2市12县。
1966年,仪征、金湖、江浦、六合4县划归六合专区。扬州专区辖2市8县。
1970年,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专署驻扬州市,辖扬州、泰州2市及宝应、兴化、高邮、泰兴、泰县、靖江、江都、邗江8县。
1971年,原属六合地区的仪征、六合2县划入扬州地区,辖2市10县。
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领导。扬州地区辖2市9县。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兴化、高邮、宝应、靖江、泰兴、泰县、江都、邗江、仪征共1市9县归扬州市领导。
扬州市 1983年,撤销扬州地区和扬州市,设立地级扬州市。原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扬州市设广陵区和郊区。扬州市共辖1市9县2区。
1986年4月,撤销仪征县,设立仪征市。1987年12月,撤销兴化县,设立兴化市。1991年4月,撤销高邮县,设立高邮市。1992年9月,撤销泰兴县,设立泰兴市。1993年8月,撤销靖江县,设立靖江市。1994年4月,撤销江都县,设立江都市。1994年7月,撤销泰县,设立姜堰市。
1996年8月,泰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将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市划由泰州市代管。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扬州市总人口4588554人; 广陵区 527038 郊区 184955 宝应县 869972 邗江县 545458 仪征市 610356 高邮市 797752 江都市 1053023(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2000年12月21日,批准:撤销邗江县,设立扬州市邗江区,以原邗江县的行政区域为邗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蒋王镇。扬州市共辖4县(市)3区。
2002年1月14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市开发区和广陵区、郊区、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的通知》(扬府发[2002]7号):根据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扬州市市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1]221号)文件精神,扬州市明确扬州经济开发区和广陵区、郊区、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
一、将邗江区施桥镇、八里镇划归扬州经济开发区代管。扬州经济开发区代管范围为:北至文汇东、西路;东至大学南路向南入古运河,折东沿横沟河进入京杭大运河,折南经夹江至长江;西至新城河,向南至江阳中路,折西至扬瓜公路,向南至南绕城公路,折东沿南绕城公路至邗江路向南延伸线(振兴路),折南至仪扬河,沿瓜洲镇与八里镇的区域界线进入长江;南部以长江与镇江交界。其代管区域72.06平方千米,人口9.95万人。
二、将郊区湾头镇划归广陵区代管。广陵区行政管理区域范围为:东部与江都市、邗江区杭集镇交界;北部与邗江区太安镇毗邻;从红星岛北端的京杭大运河起,向南折西入古运河,沿古运河至黄金坝,转向南至天星桥,沿北护城河向西至二道河,折南沿二道河、安墩闸入古运河与郊区分界;沿古运河折东进入横沟河,南部以横沟河、大众河与扬州经济开发区代管的施桥镇、邗江区霍桥镇毗邻。其行政管理区域67平方千米,人口29.36万人。
三、郊区行政管理区域范围为:从红星岛北端的京杭大运河起,向南折西入古运河,沿古运河向西至黄金坝,转向南至天星桥,沿北护城河向西至二道河,折南沿二道河、安墩闸入古运河与广陵区分界,北部、西部与邗江区毗邻的原界址不变,南部至文汇东、西路。其行政管理区域81平方千米,人口19.74万人。
四、邗江区行政管理区域范围为:外围东部以邵伯湖、高水河、芒稻河、夹江与江都市分界,西北部与高邮市毗邻,西部与仪征市交界,南部以长江与镇江交界;中部分别与广陵区、郊区和扬州经济开发区毗邻。其行政管理区域756.94平方千米,人口49.43万人。
2002年11月11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2]182号):扬州市郊区更名为维扬区。
2002年,扬州市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辖9个街道、89个镇、8个乡,323个居委会、1249个村委会。3个市辖区总面积98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53.50平方千米;辖9个街道、23个镇、4个乡,107个居委会、228个村委会。
广陵区面积65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43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
邗江区面积824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9个镇,28个居委会、164个村委会。
维扬区面积78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1个镇、3个乡,18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
宝应县面积146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3.09平方千米;辖15个镇、1个乡,53个居委会、235个村委会。
仪征市面积90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4.30平方千米;辖9个镇、2个乡,59个居委会、193个村委会。
高邮市面积196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1.00平方千米;辖19个镇、1个乡,52个居委会、283个村委会。
江都市面积133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8.15平方千米;辖23个镇,52个居委会、310个村委会。
2003年,扬州市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辖11个街道、81个镇、7个乡,308个居委会、1251个村委会。3个市辖区总面积98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58.31平方千米;辖1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108个居委会、246个村委会。
广陵区面积65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1个镇、1个乡,46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
邗江区面积824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11个镇,28个居委会、160个村委会。
维扬区面积78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1个镇、3个乡,18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
经济开发区辖2个街道、2个镇:扬子津街道、文汇街街道、八里镇、施桥镇。
宝应县面积146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3.09平方千米;辖15个镇,51个居委会、234个村委会。
仪征市面积90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6.28平方千米;辖9个镇、2个乡,44个居委会、186个村委会。
高邮市面积196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6.50平方千米;辖19个镇、1个乡,52个居委会、282个村委会。
江都市面积133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0平方千米;辖23个镇,53个居委会、303个村委会。
农历11月11日6点32分生的女宝应叫什么名字?
邮编:330200
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南昌市南部,赣江、抚河下游,地理坐标东经115°49′至116°19′、北纬28°16′至28°58′之间。东邻进贤、南接丰城、东北濒鄱阳湖,西和北与新建隔赣江相望,中西部与南昌市区呈抱合之势。全县东西宽36千米,南北77千米,总面积1839平方千米。总人口10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1万人。
县人民0驻莲塘镇。邮编:330200。代码:360121。区号:0791。拼音:Nanchang Xian。
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清丰山河等。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达到17.8℃,年平均日照1574.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662.5毫米,年平均霜期89天。
行政区划
全县辖11个镇、7个乡:莲塘镇、向塘镇、三江镇、塘南镇、幽兰镇、蒋巷镇、武阳镇、冈上镇、广福镇、昌东镇、麻丘镇、泾口乡、南新乡、塔城乡、黄马乡、富山乡、东新乡、八一乡,共有37个居委会、307个村委会。其中,昌东镇、麻丘镇委托南昌高新开发区管理。
莲塘镇面积:53.8k_ 人口:101190人 邮编:330200 代码:360121100
辖莲富路、南井路、公园路、府前路、农贸街、莲南等6个居委会,莲塘、斗门、岗前、柏岗、塔田、王家、彭家、邓埠、沥山、定岗、小蓝、墨山、埂头、街上等14个村委会。
向塘镇面积:147k_ 人口:101500人 邮编:330201 代码:360121101
位于南昌市南端。全镇辖东风路、正街、通站路、民主街东路、西路、团结街、新街、铁路新村、解放路等9个居委会,棠墅、黄山、河头、黄头、高田、剑霞、梁西、合气、西洛、浃溪、新村、辜坊、丁坊、向塘、南店、荆山、沙潭、山背、璜溪等19个村委会。
三江镇面积:26.6k_ 人口:29388人 邮编:330204 代码:360121102
辖三江、乌龙街等2个居委会,三江、汗塘、松林、山下、东庄、竹山、源溪、岗坊、徐罗等9个村委会。镇0驻三江口。
塘南镇面积:121k_ 人口:50624人 邮编:330213 代码:360121103
辖柘林街居委会,塘南、田万、协成、石岗、近港、富圣、渡口、张溪、篁山、西河、港头、梓溪、北联、民主、和丰、西联、联合、蔡家、红星、北星、新图、新联、新光等23个村委会。镇0驻柘林街。
幽兰镇面积:106k_ 人口:71543人 邮编:330216 代码:360121104
辖幽兰街、渡头街等2个居委会,牌坊、竹林、涂村、青塘、南山、幽兰、东田、流芳、杨树、胡陶、厚田、枫林、少城、南湖、新庄、马游、园艺场、渡头、东联、新荣、黄坊、灌溪、潭林、田坪、亭山、罗舍、桃岭、江陂、涂洲等29个村委会。
蒋巷镇面积:24lk_ 人口:82390人 邮编:330224 代码:360121105
辖蒋巷居委会以及胜利、五丰、立新、联圩、三洞、滁北、山尾、蒋巷、白岸、北旺、柏岗山、洲头、叶楼、高梧、_上、河边、玉丰等l7个村委会。
武阳镇面积:61k_ 人口:50329人 邮编:330219 代码:360121106
辖武阳、茬港等2个居委会,郭上、茬港、西游、傅家、朱坊、蕉湖、武阳、前进、南坊、大仪、保丰、徐桥、楞上、泗洪、庵前、广丰等16个村委会。
冈上镇面积:96k_ 人口:44906人 邮编:330206 代码:360121107
辖冈上街、市汊街、万舍街等3个居委会,长湖、兴农、蚕石、石湖、曲湖、晋安、冈上、安仁、合山、东坛、万舍、黄台等12个村委会。镇0驻冈上街。
广福镇面积:62k_ 人口:36224人 邮编:330205 代码:360121108
辖广福街居委会,广福、北头、吴石、江家、木山、荷山、沙港、漳溪、万洲、宋洲、潭岗、官塘、板湖、南溪等14个村委会。镇0驻广福圩。
昌东镇面积:112k_ 人口:84024人 邮编:330221 代码:360121191
辖尤口街、滁槎街等2个居委会,山湖、三联、日新、长胜、闵吴、黄家、杨家、光明、阳门、鲍庄、中尚、楼厂、瑶湖、尤口、钱岗、巷口、芦源、三房、新塘、滁槎、李家、下尾、吉南、五爱、赵围、岭永、东谢、湖滨等28个村委会。镇0驻尤口街。
麻丘镇面积:63k_ 人口:48208人 邮编:330212 代码:360121192
辖麻丘街居委会,金凤、武溪、库前、高湖、新龙、乐圩、南岗、巷上、厚溪、杨桥、宝塔、刘城、麻丘、鲁溪、广安、长江等l6个村委会。
泾口乡面积:121.3k_ 人口:67356人 邮编:330215 代码:360121200
辖泾口街居委会,水阁、大浦、大沙、沙湖、杨芳、岗背、泾口、后房、泥湾、康庄、小莲、东岗、北湖、辕门、北山、东湖、山头、东莲、东风、东升、东方、东阳、创业等23个村委会。乡0驻泾渭街。
南新乡面积:99.8k_ 人口:63238人 邮编:330225 代码:360121201
辖楼前街、黄渡街等2个居委会,楼前、山上、南新、塘头、九联、范湖、程湖、建新、丰洲、团结、潭口、爱民、大港、芳洲、东邺、友好、西江、新洲、黄渡、中徐、周坊等21个村委会。乡0驻楼前。
塔城乡面积:67k_ 人口:40758人 邮编:330218 代码:360121202
辖塔城街居委会,东游、塔城、芳湖、秋溪、闹上、南洲、风岗、湖陂、青岚、北洲等10个村委会。
黄马乡面积:115k_ 人口:37286人 邮编:330203 代码:360121203
辖桥东居委会,官田、丰林、东边、白城、南安、上洛、岭前、郭埠、徐家、冯家、徐洪、华标、罗渡、岑前等14个村委会。
富山乡面积:75k_ 人口:37731人 邮编:330208 代码:360121204
辖雄溪、张坊、三山、若冈、滩上、清湖、富山、虎山、唐村、下山、柏林、玉沙、东亘等l3个村委会。
东新乡面积:24k_ 人口:23846人 邮编:330209 代码:360121205
辖东新街居委会,石歧、河下、利用、东岳、大洲、小洲等6个村委会。
八一乡面积:42k_ 人口:44902人 邮编:330200 代码:360121206
辖街道居委会,甫下、后曲、淡溪、新坊、院前、大昌、涂埠、五星、八一、胡华、莲溪、钱溪、南邓、南江、板联等15个村委会。乡0驻杰楼。
英雄区集管办人口:43000人管理横岗、万湖、棠墅、春溪、蛟溪、浒南、敷林、涂家等8个村委会。乡0驻。
省良种场、市五星垦殖场、将军洲农场、瑶湖(水面)面积:205.5 k_,31057人。
历史沿革
xzqh^org·打造最好的中文区划地名网站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南昌县(另有一说:高祖五年始置南昌县)。当时南越王赵佗占据西广,窥测中原。高祖令颖阴侯灌婴率兵至此,以此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昌大南疆,故名南昌。
置县之初,南昌县境包括今南昌、新建、丰城、进贤4县及附近一些地域,面积约为7500平方千米。上隶长沙王国,直隶豫章郡。新莽时期,南昌县改称宜善县,直隶九江郡。东汉、三国、晋,南昌县隶豫章郡。魏文帝黄初二年封孙权为王,南昌县属吴国。孙权析县南境为富城县(今丰城)。
隋、唐(589~742),南昌县改称豫章县,隶属洪州。唐宝应元年(762),因避代宗李豫名讳,豫章县改名钟陵县,隶属洪州。唐贞元元年(785)复名南昌县,隶属洪州。北宋兴国六年(981),析西境置新建县。崇宁二年(1103),升进贤镇为进贤县。南宋,升州为府,南昌县隶属隆兴府。元代,南昌县隶属隆兴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因避裕宗名讳,隆兴路更名龙兴路。明洪武八年(1375),南昌县隶洪都府。洪武九年起,至清代(1664~1911),隶属南昌府。
民国元年(1912)至三年隶属江西省豫章道。民国十五年,南昌设市,市、县分治;南昌县直隶江西省。民国廿一年起,隶属江西省第一行政区。民国廿八年起,隶第十一行政区。民国卅一年起,隶第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后,隶属南昌专区。1958年9月,划归南昌市辖。1961年7月,划归宜春专区辖。1967年11月复划归南昌市辖至今。
年5月31日,恢复三江镇,管辖原三江公社范围(赣府厅字[]167号)。年,撤销向塘乡,将所属村委会划归向塘镇管辖(赣府厅字[]346号);设置莲西乡(赣府厅字[]357号)。1986年1月6日,将南昌县罗家乡划归南昌市郊区罗家镇管辖,同时撤销罗家乡建制(赣府厅字[1986]14号批复)。
1993年11月17日,撤销滁槎乡、塘南乡、幽兰乡,设立滁槎镇、塘南镇、幽兰镇(赣民字[1993]164号批复)。1995年6月21日,撤销武阳乡、岗上乡,设立武阳镇、岗上镇(赣民字[1995]107号批复)。1995年9月29日,撤销龙塘乡,设立龙塘镇(赣民字[1995]185号批复)。1995年12月12日,撤销蒋巷乡,设立蒋巷镇(赣民字[1995]249号批复)。
1996年3月19日,岗上镇更名为冈上镇(赣民字[1996]49号批复)。1996年4月8日,撤销广福乡,设立广福镇 (赣民字[1996]77号批复)。1997年2月3日,撤销麻丘乡,设立麻丘镇。(赣民字[1997]23号批复)
1999年3月4日,撤销昌良乡,划归昌邑乡(赣民字[1999]52号批复)。至此全县辖11个镇、12个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938361人;其中:莲塘镇 60835人、向塘镇 118209人、三江镇 25734人、蒋巷镇 66543人、滁槎镇 20270人、麻丘镇 36591人、塘南镇 39421人、幽兰镇 36187人、武阳镇 47688人、广福镇 32633人、冈上镇 40821人、南新乡 46662人、尤口乡 54955人、新联乡 16658人、泾口乡 45627人、渡头乡 29229人、塔城乡 33367人、黄马乡 36892人、富山乡 29399人、东新乡 16037人、八一乡 37609人、小蓝乡 31863人、莲西乡 11538人、市五星垦殖场虚拟乡 10688人、省良种繁殖场虚拟乡 12905人。 2000年12月8日,撤销莲西乡,划归莲塘镇(赣民字[2000]372号批复)。
2001年10月22日,撤销渡头乡,划归幽兰镇(赣民字[2001]482号批复)。200l年11月15日,撤销滁槎镇,划归尤口乡;撤销小蓝乡,划归莲塘镇;撤销新联乡,划归(不含创业、东阳、东方、东升、东风村委会)塘南镇;创业等5个村委会划归泾口乡(赣民字[2001]520号批复)。2001年12月10日,撤销尤口乡建制,设立镇建制并更名为昌东镇(赣民字[2001]581号批复)。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90.5万人。
2004年底,全县辖11个镇、7个乡:莲塘镇、向塘镇、昌东镇、蒋巷镇、三江镇、幽兰镇、塘南镇、冈上镇、武阳镇、广福镇、麻丘镇、南新乡、塔城乡、泾口乡、八一乡、黄马乡、富山乡、东新乡。
莲塘镇:2004年辖7个居委会(府前路、莲富路、公园路、南井路、农贸街、莲南、斗柏路)、11个村委会(莲塘、岗前、斗门、定岗、王家、彭家、塔田、小蓝、墨山、埂头、街上)。
向塘镇:2004年辖10个村委会(棠墅、黄山、河头、黄头、梁西、璜溪、西洛、浃溪、新村、辜坊)。
三江镇:2004年辖4个居委会(乌龙街、大街、河街、前后万)、9个村委会(岗坊、源溪、汗塘、徐罗、松林、山下、东庄、三江、竹山)。
塘南镇:2004年辖2个居委会(拓林街、新联街)、23个村委会(塘南、田万、协成、石岗、近港、富圣、渡口、张溪、篁山、西河、港头、梓溪、北联、民主、和丰、西联、联合、蔡家、红星、北星、新图、新联、新光)。
幽兰镇:2004年辖2个居委会(幽兰街、渡头街)、29个村委会(牌坊、竹林、涂村、青塘、南山、幽兰、东田、流芳、杨树、胡陶、厚田、枫林、少城、南湖、新庄、马游、园艺场、渡头、东联、新荣、黄坊、灌溪、潭林、田坪、亭山、罗舍、桃岭、江陂、涂洲)。
蒋巷镇:2004年辖1个居委会(蒋巷街)、17个村委会(胜利、五丰、立新、联圩、三洞、滁北、山尾、蒋巷、白岸、北旺、柏岗山、洲头、叶楼、高梧、旱上、河边、玉丰)。
武阳镇:2004年辖2个居委会(武阳街、茬港)、16个村委会(郭上、茬港、西游、傅家、朱坊、蕉湖、武阳、前进、南坊、大仪、保丰、徐桥、楞上、泗洪、庵前、广丰)。
岗上镇:2004年辖3个居委会(岗上街、市汊街、万舍街)、12个村委会(长湖、兴农、蚕石、石湖、曲湖、晋安、岗上、安仁、合山、东坛、万舍、黄台)。
广福镇:2004年辖1个居委会(广福街)、14个村委会(广福、北头、吴石、江家、木山、荷山、沙港、漳溪、万洲、宋洲、潭岗、官塘、板湖、南溪)。
昌东镇:2004年辖2个居委会(尤口、滁槎)、25个村委会(山湖、三联、长胜、光明、阳门、杨家、黄家、闵吴、中尚、楼厂、瑶湖、东谢、尤口、钱岗、巷口、日新、芦源、三房、滁槎、李家、下尾、吉南、五爱、赵围、岭永);瑶湖水产场。(南昌高新开发区)
麻丘镇(南昌高新开发区):2004年辖1个居委会(麻丘镇)、16个村委会(金凤、武溪、库前、高胡、新龙、乐圩、南岗、巷上、厚溪、杨桥、宝塔、麻丘、刘城、鲁溪、广安、长江)。
泾口乡:2004年辖1个居委会(泾口街居委会)、23个村委会(水阁、大浦、大沙、沙湖、杨芳、岗背、泾口、后房、泥湾、康庄、小莲、东岗、北湖、辕门、北山、东湖、山头、东莲、东风、东升、东方、东阳、创业)。
南新乡:2004年辖2个居委会(楼前街、黄渡街)、20个村委会(楼前、山上、南新、塘头、九联、范湖、程湖、建新、丰洲、团结、潭口、爱民、大港、芳洲、东邺、友好、西江、新洲、黄渡、中徐、周坊)。
塔城乡:2004年辖1个居委会(塔城街居委会)、10个村委会(东游、塔城、芳湖、秋溪、闹上、南洲、风岗、湖陂、青岚、北洲)。
黄马乡:2004年辖1个居委会(桥东居委会)、13个村委会(官田、丰林、东边、白城、南安、上洛、岭前、郭埠、徐家、冯家、徐洪、华标、罗渡)。
富山乡:2004年辖1个居委会(富山街居委会)、7个村委会(张坊、三山、若冈、滩上、清湖、富山、东亘)。
东新乡:2004年辖1个居委会(东新街居委会)、6个村委会(石歧、河下、利用、东岳、大洲、小洲)。
八一乡:2004年辖1个居委会(街道居委会)、15个村委会(甫下、后曲、淡溪、新坊、院前、大昌、涂埠、五星、八一、胡华、莲溪、钱溪、南邓、南江、板联)。
江西省良种繁殖场:2004年辖11个村委会(敷林、春溪、棠墅、蛟溪、浒南、万湖、横岗、涂家、南窑、北窑、红旗)、园艺所。
南昌市五星垦殖场:2004年辖一分场、二/三分场、四分场、2个村委会(红井、梅池)。
向塘开发区管委会:2004年辖9个居委会(正街、东风路、通站路、解放路、西路、民主街东路、团结路、铁路新村、新街)、10个村委会(高田、剑霞、合火乞、丁坊、向塘、南店、荆山、沙潭、山背、蔬菜)。
小兰工业园管委会:2004年辖9个村委会(邓埠、沥山、柏岗、雄溪、虎山、唐村、霞山、柏林、玉沙)。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91.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45万人,非农业人口16.12万人。
2021年4月,南昌县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44名。
2021年3月,南昌县上榜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第24名。
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推出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南昌县位列第32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南昌县位列第141名。
2021年1月,南昌县上榜“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位列第3名。
2021年1月,南昌县上榜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榜第17名。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南昌县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2020年12月,2020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名单发布,南昌县名列第44。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南昌县入选。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南昌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7月,201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出炉,南昌县位列第50名。
2020年7月,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出炉,南昌县位列第11名。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南昌县榜上有名。
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9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南昌县位列第5名。
2019年10月,南昌县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位列第60名。
2019年10月,南昌县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位列第9名。
2019年10月,南昌县入选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位列第43名。
2019年,南昌县入选2019年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实施县。
2018年8月,南昌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7年12月,南昌县上榜2017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
2017年11月,南昌县上榜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16年2月,南昌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04年,南昌县位列2004年度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51名。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邮编是多少
芷媛
梓媛
名字取自经典诗句,富于文化气息,于内有助于培养孩子谦虚博大的胸怀和善于学习和观察的习惯以及高洁自爱的道德胸怀,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从小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让孩子美好的人生,从一个诗意优雅的名字开始。
邮编:225000
高邮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高邮湖畔,隶属于地级扬州市。是中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高邮市面积1962平方千米。人口2004年底,总人口82.71万人。市人民政府驻高邮镇,邮编:225600。代码:321084。区号:0514。拼音:Gaoyou Shi。
基本概况
高邮市政府 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中部。辖20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菱塘回族乡为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有284个行政村、5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83.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55万人。共有24个民族。总面积1963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1175平方公里、水面788平方公里。境内大部为里下河平原。西部有风光秀丽的高邮湖,总面积780平方公里(境内面积431.5平方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上下,年均气温14.6℃,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设高邮县。南北朝时置郡。宋、元时期,历置军、州、路、府。明代撤县设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置县。1991年撤县设市。
历代名人辈出。宋至清代,共有进士177人,举人428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婉约派词宗秦观和文学家孙觉、教育家乔竦,明代右丞相汪广洋、散曲家王磐,明清之际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祖籍高邮),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以及一代枭雄吴三桂,为历代著名代表人物。张廷仁、葛耀山是中国***早期的革命烈士。文化部原副部长徐平羽、古生物学家孙云铸、棉花专家孙恩麟、蚕桑专家赵鸿基、黑热病防治专家孙志戎、历史学家王绳祖、教育家沈亦珍、著名作家汪曾祺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水产品、家禽和土特产品为甚,人均淡水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双黄鸭蛋和高邮麻鸭闻名于世。素称"鱼米之乡"。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泉水资源。
高邮先后获全国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棉花生产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农村电气化市、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多项称号。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22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29亿元、21.76亿元、21.18亿元,财政收入4.25亿元,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87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28元。
工业拥有机械、电子、纺织、化工、轻工、建材等门类,服装纺织与箱包鞋、电线电缆、农副产品加工、汽摩配、医药化工与塑料、电动工具、灯具等行业为支柱产业,共有各类工业企业3562个。主要产品有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电动助力车、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电极箔、新型电光源、精细化工、化肥、医药、农业机械、通用机械、过滤机械、电动工具、铝塑复合管、服装、面料、丝绸、箱、包、鞋等工业产品。 其中最为突出的产业为服装业,大部分的服装、鞋都会销往国外,也是与各各城市,各各国家都给够交流到的服装产业。大部分的就业者都是在服装厂和鞋厂,而且服装厂的利益也是那最好的。
农业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籽、棉花等种植业;养殖业主要有淡水鱼、虾、蟹和鸡、鸭、鹅、猪、兔、羊及特种水禽、家禽等;林果、桑蚕、药材、外贸农产品亦很丰富。建成国家级司徒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高邮鸭蛋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省、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养殖基地。江苏高邮鸭集团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10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8个农产品获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58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
全市共有建筑装潢企业61个,从事建筑施工生产人数达3.4万人,涉足全国25个省、市和地区。2002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亿元,施工面积38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90万平方米。一大批工程被评为各地各级优质工程。
2002年,全市共有流通企业188个、个体工商户1.7万个、各类市场77个。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01亿元、市场成交额18.2亿元、自营出口额5409万美元、外经营业额128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13万美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5亿元、保险业务收入1.26亿元。
高邮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高邮秦代即设邮亭,是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明盂城驿、龙虬庄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山汉墓、唐镇国寺塔、宋文游台、宋城墙及奎楼、清高邮当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湖农林生态旅游度假区的野鸭放飞为全国一绝。高邮湖风景旅游区正在兴建。
水陆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和省道淮扬公路纵贯南北,澄子河、高兴东公路、邮仪公路横穿东西,镇镇通公路,村村通汽车。乘车至上海、南京、北京仅需2.5小时、2小时、8小时。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24.6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7.51万户。
市内设有文化馆、图书馆、**公司、新华书店、扬剧团、高邮日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文化单位;设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学校和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及开办大专班共250余个;设有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395个,在全市城乡形成文化、教育、卫生网络。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逐步形成以高邮城区为中心城市,以临泽、三垛、菱塘3个乡镇为中心镇,以16个镇为一般镇的城乡建设新格局。2001、2002年,连续实施了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城市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然地理
高邮市境内土地平坦, 地面标高一般在2-3.3米之间(青岛标高)。土质主要为粘土,土层较厚,地耐压力8吨/平方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一般建筑无需打桩。
高邮市为水乡平原。富饶的高邮湖为江苏第三大湖,依傍着宽阔的京杭大运河,众多湖滩分布东西,数百条河流交错有致,为扬州市水面最多的县份。
高邮位于北纬32 °47′,东经119 °25′,地处江淮平原南端,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平均风速3.6米/秒;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1030毫米,年平均气压1016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67%,无霜期为217天。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
高邮石油、天然气、泥炭、优质矿泉水等资源蕴藏丰富。 全市境内河湖交错,资源蕴藏丰富,碧波荡漾的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全国第六大淡水湖,盛产60多种鱼、虾、蟹、贝、莼菜、 芦苇等动植物。具有千年饲养历史的高邮麻鸭为全国三大优良鸭系之一,高邮咸鸭蛋已列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高邮双黄鸭蛋更是享誉海内外。
行政区划
公元前223年,秦王 嬴政 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盂城。后人又称高沙、珠湖、盂城。是至今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高邮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代表江淮地区东部史前文化的龙虬庄遗址,表明7000多年前境内便有人类的璀璨文明。公元前223年,秦王 嬴政 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盂城。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设高邮县,属广陵国。南北朝时曾置广邺郡、神农郡,又析临泽、三归、竹塘三县。隋初郡废,三县并入高邮县。宋代先后筑有二城,名旧城、新城。宋、元时期,因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府,领辖过高邮、兴化、宝应三县,为淮扬间繁华之地。明代撤县建州,辖兴化、宝应两县。自清代乾隆时起,遂为散州。古代高邮,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邮、宝应、兴化三县交界地区几经调整。在中国***员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和期间,高邮县澄子河以南地区曾属江高行政区、江都县,高邮县湖西地区曾先后属天长县、甘泉县、东南县、仪扬县、仪征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高邮县。高邮、宝应、兴化三县交界地区几经调整。1991年高邮撤县设市。1991年2月经批准撤县设市(县级),同年4月1日正式建高邮市,实行计划单列。
风土人情
病者将咽气,儿子依次跪倒磕头送终,同时点亮头灯和脚灯,煮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饭供于脚边(称为”倒头碗”)。然后买布破孝。死者晚辈一律戴孝:孝子头戴两边系棉球的白布帽,腰缠白布并系草绳(有的还背一双草鞋),鞋蒙一块白布块;孙辈头戴正面钉有一块红布的白布帽,腰系白布,鞋钉红布块;重孙辈头戴红帽,鞋钉红布。现在丧仪从简,改为臂戴黑纱,在黑纱上分别钉白、红白、红布区别辈份。接着,孝子(一般是长子)披麻戴孝、手持哭丧棒或伞,首先到丧主(死者的兄或弟)家,然后再到别的亲友家去,在门口下跪(不得进门)报丧。丧主到来看过死者,便在死者脸上盖一张纸或一方白布,叫”蒙脸布”。亲友来吊丧,进门向死者磕头(现在有的改为鞠躬),孝子在下首陪礼,叫”孝子叩谢”。
旧时用木葬,封棺时由孝子头顶装有棺材钉的筛子(钉子下放一撮孝子头发),跪请丧主封棺。出丧前,西乡一些地方全家人和抬棺脚夫、吹鼓手等带着供品到离家二里地的南方或东方大路口,向空祭拜,并掼碎一只碗,烧掉孝子身上背的草鞋,以驱邪气(此举谓之”盖大庙”),再回去出丧。出丧时(若死者配偶是中青年,以后还准再婚,此时便放鞭炮),长了手持哭丧棒、扛白幡、长孙打红幡走在前,其余孝子各持哭丧棒扶棺而行。遇有亲友路祭,便停棺受祭。祭完,供品由在场抢食。送丧人回来,在门前跨火,进门后吃糕、喝糖茶驱邪。晚上办酒。若死者是70岁以上的老人,晚饭后丧家向来客散”寿碗”。实行殡葬改革后,在农村中除木棺改为骨灰盒、哭丧棒改为花圈外,其余习俗基本保留。出葬后,传说在”头七”内死鬼要”探家”,这天全家人都住出去,俗称”让”。此俗今已基本不见,但”烧七”(每隔七日供祭一次)的习俗
还有。
经济概况
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全市工业企业3000多家,已形成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机械、轻工、纺织、化工、建材、电子等为主、门类齐全的行业体系,摩托车、发动机、水泵、石油机械、环保设备、系列电机、电动工具、电线电缆、新型电光源、电子元器件、医药、化工、服装、棉纱、丝绸、箱、包、 鞋、粮油食品等一大批拳头产品畅销国内外,化肥、水泥、钢材、建材已具备较大的生产能力。
农业生产独具特色。我市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素称“鱼米之乡”。形成了粮、棉、油、猪、兔、禽、鱼、虾、蟹、林、蚕、果、菜等综合发展的格局。近年全市粮食产量62万吨,皮棉产量0.8万吨,油料产量3.8 万吨,水产品产量9.5万吨,蚕茧1.7吨,皮棉产量0.8万吨,油料产量3.8万吨,水产品产量9.5万吨,蚕茧1.7吨,林业覆盖率达15%。高邮麻鸭、高邮咸蛋、松花蛋、秦邮董糖、珠光大米、秦邮醉蟹等名优产品闻名遐迩。近年来,高邮相继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水利建设、粮棉生产先进单位。
第三产业发迅速。传统的餐饮服务、商业贸易等三产业不断提升扩大,新兴的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房地产开发、连锁经营、旅游等方兴未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对外开放日趋加快。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全市各类利用外资项目上百家。高邮对外贸易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目前已形成一批出口创汇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机电、服装、丝绸、轻工、工艺、建材、化工、医药、农副产品等400多种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行政区划
高邮市行政隶属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地处交通便捷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中部,位于北纬32°38′-33°05′,东经119°13 ′-119°50′,东邻兴化,南连江都、邗江、仪征,西接天长(安徽)、金湖,北界宝应。
Gaoyou Shi
0514
321084
225600
市人民政府驻高邮镇
2005年底,高邮市辖19个镇、1个民族乡。
高邮镇 面积 39.00平方千米,人口184321人。
龙虬镇 面积 89.37平方千米,人口 43395人。
马棚镇 面积 22.66平方千米,人口 18711人。
车逻镇 面积 28.44平方千米,人口 33461人。
八桥镇 面积 40.00平方千米,人口 23103人。
汉留镇 面积 42.01平方千米,人口 30778人。
汤庄镇 面积 46.33平方千米,人口 34088人。
卸甲镇 面积136.84平方千米,人口 68159人。
三垛镇 面积 75.37平方千米,人口 58066人。
甘垛镇 面积 49.87平方千米,人口 38978人。
司徒镇 面积 74.16平方千米,人口 22455人。
横泾镇 面积 61.33平方千米,人口 23193人。
界首镇 面积 54.33平方千米,人口 33490人。
周山镇 面积 62.02平方千米,人口 28273人。
周巷镇 面积 78.30平方千米,人口 32622人。
临泽镇 面积118.10平方千米,人口 63696人。
送桥镇面积 47.50平方千米,人口 25989人。
郭集镇 面积 53.00平方千米,人口 22063人。
天山镇 面积 45.58平方千米,人口 20112人。
菱塘回族乡 面积 51.00平方千米,人口 22151人。
2021年3月,高邮市上榜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第75名。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高邮市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7月,201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出炉,高邮市位列第98名。
2020年6月,高邮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苏中片区、淮南片区)。
202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高邮市为2019年国家园林城市。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高邮市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高邮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位列第39名。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高邮市在列。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高邮市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高邮市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