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气候怎么样?
2.我10月27-29日去西安开会,请问那边天气如何?应怎样穿衣?这个季节可以去登华山么?
3.2021为什么西安9月喜欢下雨
4.西安这一带一年四季的天气状况
5.西安为什么五月份会突然大风有沙尘暴?
6.西安的天气怎么样?
7.西安的天气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凉下来!!
8.西安的天气怎么近两年除了热,为什么还像南方一样潮湿的不行啊?
西安气候怎么样?
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暖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我10月27-29日去西安开会,请问那边天气如何?应怎样穿衣?这个季节可以去登华山么?
听天气预报说,从27号开始会有大风降温天气,一定要带上毛衫和外套,另外肯定是要穿上秋衣秋裤的,最高气温好像是18度。还有就是你现在上华山有点冷了,不知道你的身体素质怎样。如果经常锻炼的话,穿件毛衫,再穿件厚外套就可以了。上山最好带个能保暖的帽子,现在山上的风已经很冷了。山脚下有卖一次性雨衣和手套的,都是1元钱,建议你最好买。还有租棉大衣的。最重要的,记得带手电!
2021为什么西安9月喜欢下雨
西安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城市,它有各种文化底蕴,还有各种美食小吃,深受人们喜欢。最近一段时间,西安地区总是下雨,一直处于阴雨天气之中,这个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它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全球变暖以及地理位置影响导致的。
2021为什么西安9月喜欢下雨1.副热带高压
九月,西安下了十多天的雨。从历年气象资料来看,西安9月份多雨是正常的。事实上,未来十天半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多风,多雾,少雨少雪;春天温暖、干燥、多风、多变;夏季炎热多雨,夏季干旱突出,雷雨大风;秋天天气凉爽。年降水量500~750mm,以夏秋季为主;西安夏秋两季长期处于副热带高压西北部,冬季盛行西南风和东北风。
副热带高压在北半球冬季占据太平洋。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副热带高压也逐渐向北移动。副热带高压西北缘易与冷空气结合形成降水。但受地形、副热带高压强度等因素影响,春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也导致5月左右西安出现降水高峰。夏季,西安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短期暴雨较多(降水量大,持续时间短)。秋季来临时,副热带高压的西北边缘在向南退却时再次经过西安,导致9月份西安持续降水(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2.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的影响是复杂的。目前,降雨的总体体现是降雨带的北移,但这种北移并不仅仅是一种平移。其规模和范围具有地方特殊性。例如,在全球气温逐渐升高和降雨带北移的背景下,陕西省的降水量从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逐渐减少。
3.地理位置
事实上,西安所在的关中盆地水系并不丰富,水域面积相对较小,难以形成大量的局部热对流。盆地南部是秦岭山脉,是东部最高的山脉。对四川来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南气流将温暖潮湿的空气从印度洋输送到四川盆地,并在青藏高原北部遇到冷空气,在9月和10月在中国西部形成一场持续的秋雨。然而,由于秦岭的存在,许多暖湿气流在攀登秦岭南侧的过程中形成地形雨,很难进入关中盆地,这直接导致关中和汉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干湿气候。
西安的雨季是什么时候西安的雨季是7月、8月和9月。西安有两个明显的降水高峰,分别在7月和9月。西安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58~750mm,由北向南递增。它每年都在变化。
9月,中国南部,即北回归线附近地区,远未降温,温暖的空气仍在那里盘旋,等待来自欧亚大陆(俄罗斯、西伯利亚)深处的冷流将它们赶走。
不仅在中国南部,而且在南亚和中东的亚热带地区(学名为亚热带高压),他们也在等待同样的结果。此外,由于两个副热带高压都在沿海,大量的水蒸气也在蒸腾,但由于天气炎热,没有太多的水蒸气凝结成雨水。
从9月到10月,副热带高压向南移动,雨带返回中国西部。据说有阴雨天气。这场连绵不断的秋雨也有一个学名,叫做“中国西部的秋雨”和陕西的“秋雨”。它在中国西部的一些地区很常见,通常在9月份出现在西安。在南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天气一般持续约两至三个星期。
下雨天衣服怎么干得更快1.纸巾压榨机
洗完衣服后,不管你怎么用力拧衣服,衣服上总是有很多水。你可以用纸巾熨衣服。纸巾吸水性很强。更多的纸巾可以使衣服上的水变干。
2.拧干毛巾
我们用干毛巾帮助拧干。首先用干毛巾裹住湿衣服,然后用力拧。这时,衣服上的水会被毛巾吸收。最好选择吸水性强的毛巾。
3.加入干毛巾,摇匀
我们也可以用洗衣机烘干。我们可以用洗衣机晾干一次,然后在第二次放上一两条干毛巾,这样经过摇动后的衣服会比平时干。
4.空气干燥器
如果你想在脱水后迅速佩戴,你只能用吹风机来加速干燥。在使用前脱水和干毛巾的方法后,衣服最多只有10%到20%的水分。用吹风机吹干衣服只需要十多分钟。
西安这一带一年四季的天气状况
西安,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南。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拥有“关中八景”之誉。市辖八区五县,面积9977多平方千米,人口618余万,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在北方,秦代所修宽达百米绵延千里的驰道直通蒙古草原,是抗击匈奴、供给给养的主动脉在南方,有子午道、谠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可越汉中而抵巴蜀;东南方向商洛山中的武关道,则是通往楚地的咽喉。古代长安交通便利,水陆并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帝王成功立业之地。
西安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西安市及各郊县年平均气温13.1~13.4℃。年极端最高气温35~41.8℃;极端最低-16~-20℃。全年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1~26.3℃,月平均最高气温32℃左右;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0.3~-1.3℃,月平均最低气温-4℃左右,年较差达26~27℃。降水年际变化很大,多雨年和少雨年雨量差别很大,两者最大差值可达590 mm。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有78%的雨量集中在5~10月,其中7~9月的雨量即占全年雨量的47%,且时有暴雨出现。年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年平均风速1.8 m/s,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春季(3~5月):气温回升迅速,但升温不稳定,时常出现“乍暖还寒”的天气。西安市3月月平均气温7.9℃,4月升至14.1℃,5月即升至19.4℃。春季雨量约占全年的雨量的四分之一,各月多年平均雨日在7~9天。春季气温宜人,风和日丽,是进行室外活动和旅游的好时光。
夏季(6~8月):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的特征。西安市是全国四大“火炉”城市之一。7月是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高达26.3℃,6月、8月月平均气温分别达24.8℃、15.3℃。年日最高气温等于或大于35℃的炎热期平均出现22天左右,1997年最多,达61天,在1961~1998年的38年中,有9年出现了40℃以上的酷热天气。夏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37%。各月平均雨日在8~11天,全年暴雨日有二分之一出现在夏季。
秋季(9~11月):9月份,由于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西安市降水多,多有连阴雨天气出现,月平均降水量达99.5 mm,占全年雨量的19%,多年平均雨日达12天。秋季冷暖适宜,降温速度快,各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9.6℃、13.8℃、6.8℃。平均风速1.5m/s,是全年风速最小的季节。
冬季(12~2月):冬季寒冷少雨雪,1月平均气温降至-0.5℃,受冬季强寒潮的的影响,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10℃以下。降水稀少,气候干燥,3个月降水仅24 mm,仅占全年降水的4%。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西安则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在一千余年的漫长岁月中,西安作为中国十多个王朝的国都,是展示中国历史的舞台。
往事越千年,周人于此制礼作乐,祭祀宴请,铸典章于金石,余泽绵绵而久远;秦人于此挥戈东进,横扫六合,创中央集权政治,垂百代而不变;至于汉唐时代,他是沟通东西方丝稠之路的起点,也是万方辐辏,宾客云集的东方大都会,其灿烂光华,令举世瞩目赞叹。西安的历史文化积淀太深太厚,表现在物质形态的文化遗存上,真可谓遍地是宝。漫步街头,脚下踩的是皇上踩过的路;郊野踏青,座座帝陵及达官显宦、皇亲国戚、文人雅士的墓冢会挡住你的去路;有心人弯腰一拾,拣半块秦砖、宋瓷,不算希奇;掘地三尺,说不定挖出个兵马佣,让人惊奇不已....
今日西安,是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基地。今日西安,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全市有各类高等院校42所,1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约 100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300多处硕士学位授予点,每年为国家培养大批的现代化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的摇篮”,“西部硅谷”.
1、购物消费环境(从大商场到小卖店,无所不包)
评分:3
评论:作为一个二级城市,西安公认的繁华区只有2个十字路口,一个是城市中心的钟楼十字,一个是南郊的小寨十字,由于政府规定城墙内的购物商场都不得高于城墙,所以与上海北京相比,西安的购物商场都不大,而且作为内陆城市很多东西的上架时间都比较晚,小到DVD碟片,大到进口汽车,与一级城市的到货时间相比要晚半年左右。
2、城市公共设施(含交通拥挤状况,市容建设情况,以及体育馆、公园、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设施)
评分:2分
评论:由于有城墙,所以出现很多单行道和禁止右行的地方,外地人开车进西安基本上都会挨罚,我一个南京的朋友也曾这样说过南京,可见城墙这种传统文明的象征对现代社会也是有负面影响的。所以现在整个西安的中心在向南边迁徙,这也是小寨繁荣的根本原因。西安的大型公共场所也很少,开过刘德华演唱会的西安体育场以及它旁边的图书馆可以说就是西安的大型公共场所了。
3、工作就业环境(含平均工资收入,就业饱和程度,以及大型公司的分布情况)
评分:3
评论:西安是个混合工业城市,旁边有重工业城市宝鸡,也有轻工业城市咸阳。周遍也有农业发达地区杨陵,西安本身也有纺织城,飞机制造,火箭研究中心等。西安正在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西高新开发区,北高新开发区,南高新开发区这些地方的基础建设已经完毕,很多国内外大型厂商已经投产,比如已经建厂 1年多的可口可乐,还有去年11月刚建厂的百事可乐,各种软件园区,现在正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西安地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为1500-2500 元,就职公司多为具有规模的厂商,比如电信,地产,软件,广告。
4、安全指数(既包括治安问题,也涵盖本地民风)
评分:4
评论:很多人说西安治安差,其实西安很安全,西安的治安问题基本上都在火车站附近,城市中出现治安问题的情况很少,西安的贼不多,我在西安待了三年多了,在外行走没有失窃过,我的朋友里有在外面丢东西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因为犯了一些低级错误,比如在车上睡着了,或者把包放在椅子上去厕所了。
5、气候指数
评分:3
评论:西安位于中国中部,基本上是个气候的分水岭,没有北京的干燥,也没有南方的潮湿。说细一点就是没有北京的灰大,没有南方的雨多。我是南方人,所以刚来西安时经常晚上渴醒,但是住习惯了觉得一个春夏秋冬标志明显的城市还是很有意思的。
6、物价指数
评分:2
评论:在西安一个月吃饭假如不是自己做的话,1000块就够了,假如不买衣服,没有女朋友,租房,零花算下来一个月2000块就不错了。吃的消费,举个例子,在西安除了聚会大家一般不去麦当劳的,因为贵;而在上海聚会是不会去麦当劳的,因为太便宜。其它方面只举一个例子,西安的出租车起步价是6 元,每公里1.2元,没有停车记费。
7、排外指数(对外地人、尤其是外省人的排斥指数,以及普通话普及程度)
评分:4
评论:西安人还是很包容的,都会说普通话,虽然不是太标准,但是西安话至少不象上海话和广东话那样,不会让一个没有听过西安话的人听不懂。需要提一下的是,到西安郊区去的时候要谨慎,那些地方的人很会演戏,骗术蛮高的,对外地人友好,但是往往笑里藏刀,暗地里宰你一刀还会让你乐颠乐颠的以为占了便宜。
8、城市个性化资源(每个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人文特产、周边旅游资源)
评分:5
评论:西安人保守,周边的传统文化场所很多,为人单纯,但并不是没有心机不防人,作为“大风,大风,大风”的后代,西安人还是有些野心的。
西安为什么五月份会突然大风有沙尘暴?
沙尘暴 (sand duststorm) 是沙暴 (sandstorm) 和尘暴 (duststorm) 两者兼有的总称。
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
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沙尘暴还使气温急剧下降,天空如同撑起了一把遮阳伞,地面处于阴影之下变得昏暗、阴冷。
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武威市、武威市民勤县、白银市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85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武威、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武威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影响交通安全
影响交通安全(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事故)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危害人体健康
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或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
西安的天气怎么样?
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和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
西安4~10月平均总降水量488.6毫米,平均总降水日数66天。平均日降水≥25毫米的大雨日4.5天,平均日降水≥50毫米的暴雨日约1天。
西安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西安市及各郊县年平均气温13.1~13.4℃。年极端最高气温35~41.8℃;极端最低-16~-20℃。全年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1~26.3℃,月平均最高气温32℃左右;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0.3~-1.3℃,月平均最低气温-4℃左右,年较差达26~27℃。降水年际变化很大,多雨年和少雨年雨量差别很大,两者最大差值可达590 mm。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有78%的雨量集中在5~10月,其中7~9月的雨量即占全年雨量的47%,且时有暴雨出现。年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年平均风速1.8 m/s,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春季(3~5月):气温回升迅速,但升温不稳定,时常出现“乍暖还寒”的天气。西安市3月月平均气温7.9℃,4月升至14.1℃,5月即升至19.4℃。春季雨量约占全年的雨量的四分之一,各月多年平均雨日在7~9天。春季气温宜人,风和日丽,是进行室外活动和旅游的好时光。
夏季(6~8月):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的特征。西安市是全国四大“火炉”城市之一。7月是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高达26.3℃,6月、8月月平均气温分别达24.8℃、15.3℃。年日最高气温等于或大于35℃的炎热期平均出现22天左右,1997年最多,达61天,在1961~1998年的38年中,有9年出现了40℃以上的酷热天气。夏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37%。各月平均雨日在8~11天,全年暴雨日有二分之一出现在夏季。
秋季(9~11月):9月份,由于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西安市降水多,多有连阴雨天气出现,月平均降水量达99.5 mm,占全年雨量的19%,多年平均雨日达12天。秋季冷暖适宜,降温速度快,各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9.6℃、13.8℃、6.8℃。平均风速1.5m/s,是全年风速最小的季节。
冬季(12~2月):冬季寒冷少雨雪,1月平均气温降至-0.5℃,受冬季强寒潮的的影响,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10℃以下。降水稀少,气候干燥,3个月降水仅24 mm,仅占全年降水的4%。
西安的天气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凉下来!!
西安一月份可以凉下来,因为一月份西安的平均温度是-1. 2℃~ 0. 0℃。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
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 2℃~ 0. 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 3℃~ 26. 6℃。
扩展资料:
因为西安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所以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冬夏极端气温较差更大 。并且降水分布很不均匀。
主要表现在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比差为40∶1 。在季节分配上 ,冬季降水少 ,夏季降水多,且年际变化很大。
同时冬夏风向更替十分明显。冬季,冷空气来自高纬度大陆区,多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风主要来自海洋,多偏南风,湿润温暖。
百度百科—西安
百度百科—大陆性季风气候
西安的天气怎么近两年除了热,为什么还像南方一样潮湿的不行啊?
“前段时间1公斤西红柿批发元钱了,比往年高出了好几毛,黄瓜、茄子也都涨了。”朱雀批发市场的菜贩夏某告诉记者,因雨水多,本地菜长得不好,外地菜来西安的也少,所以价钱就起来了。
西安市西稍门某小区的单元楼门口,最近都贴上了防蟑螂的告示。住在低层的一些业主称,几个月来厨房下水道里经常会爬出一些蟑螂,蟑螂很脏又很恶心,却很难根除。
西安市疾控中心在对全市病媒生物情况监测中,还发现了一种叫褐斑大蠊的蟑螂。这种蟑螂主要分布在闽、粤等地,北方罕见。随着它的出现,南方地区常见的蟑螂品种几乎全在西安出现了。
蟑螂喜湿润,是南方梅雨季节里常见的害虫。今年夏季古城蟑螂的肆虐,让很多人感到西安的天气忽然有了点南方的味道。
暴雨从何而来
在今年陕西人的印象里,雷电、大风和冰雹也较往年剧烈许多。陕西省防雷中心统计,仅9月4日凌晨到当日下午3时,西安就闪电107次,全省竟达到了1085次。受这些强对流天气影响,各种灾害接踵而至。7月至9月,陕南汉中、安康、商洛先后受灾,关中一些地方也灾情严重。
如西安旁边的高陵县,十多个小时降雨,降水量就达到了119.6毫米,城内最深处积水120厘米,成为该县自有降水记录以来的最大一次。这次强降雨还造成了全县90%的秋田受灾,1444栋日光温室大棚塌陷,474间房屋倒塌,5822棵大树被吹断或刮倒,一些村落还出现了停电或自来水无法供应……。
“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都属于强对流天气,今年夏季气候的反常,主要是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比较集中。”陕西省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杨文峰说。
今年40岁的杨文峰研究气候已有16年,曾有多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总结这些年来的工作感受,他觉得需要研究的东西太多了。
所谓强对流天气,“就是以空气强对流运动为动力,形成巨大积雨云所产生的天气”,杨文峰说。当空气急速受热后,会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当气流上升、下降达到一定速度时(10米/秒),就是强对流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积雨云就会形成强降水等天气。
“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受天气系统和气候背景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陕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高级工程师张弘说,我国今夏降水多,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的结果。“副热带高压是一个大气环流系统,它输送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到内地,在大陆与冷空气交锋后,极易形成降水。”
“今年7月,副热带高压在我省表现较强,盘踞时间也长。受它的影响,对流层(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都在此层形成)上面冷,下面热,空气结构也不稳定。从东南亚过来的暖湿气流,不断在我省上空遇到从新疆、内蒙古来的冷空气,雨水就会比较集中。”
张弘说,局部的强对流天气的形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白天地面受太阳辐射强,空气中能量快速积累,以致到晚上达到极致。热空气上升过程中自身温度不断降低,如果遇冷或受晚上气温降低的促发,很容易促使能量在短时间内高强度释放,也会造成强对流天气。
“从大的背景来说,强对流天气受全球整个气候变暖的影响。由于气候变暖影响到了整个大气环流系统的异常变化,就势必造成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张弘说。在全球温暖的气候情况下,水分蒸发加剧,大气环流循环加快、强度加大,在输送到一些山区的时候,也易受地形刺激形成强对流天气。“像陕南处于巴山地带,受地形影响就会出现强对流天气。而8月8日、9日的关中大暴雨,则是从孟加拉来的暖湿气流突然遭遇南下冷空气发生的。”他说,这种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往往只需要几个小时。
西安是否会变成“南方气候”
既然强对流天气具有易突发性、时间短且局地性强的特点,那么,为什么今夏古城总会出现“晚上下雨,白天放晴”的南方天气特征?在不久的将来,古城西安会不会过渡到“南方气候”?
在很多人印象中,西安下雨大多是在白天,而且,一下至少一两天。可今年夏天,晚上那么强烈的雷阵雨、暴雨,往往到早上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放晴了。
杨文峰解释说,早上之所以不再下雨,一方面是因为大气积累的能量,经雷阵雨、暴雨快速释放已经衰竭;二是早上温度低,新能量还没有积累完成——“不过也有能量积累特别大,到次日白天还在继续下雨的情况”,他说。
由于强对流天气形成的比较突然,强度也大,气象预报人员根据以往天气规律及预报经验已很难做出最及时、准确的预报。因此,对今夏的气象预报,工作人员颇有压力。
“天气异常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累积过程,但这个累积常常是‘迅雷不及掩耳’。”陕西气象台天气业务研究室主任吴林荣说。
吴林荣以前也作气象预报工作,而目前主要进行预报业务研究。他说,针对强对流天气的不确定性,气象人员必须全天24小时密切监测天气变化。
陕西省气象台短时预报科科长张科翔说,天气预报的常规流程是:值班预报员根据气象卫星、雷达以及地面观测站传回来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然后做出气象结论,传给首席预报员;如没有问题,就通过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发布。
“而强对流天气往往会在2小时或6小时之内发生,短时预报就要求很快,这种短时预报现在是以手机短信送出的。”张科翔说,这种短信主要是发给党政机关的领导和一些对天气有特殊需求的单位,以便他们及时对即将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做出应对。
“最忙的时候,一边要盯着屏幕上的卫星云图,一边还要观察多普勒雷达回波图的变化,同时,还要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及时通知即将发生暴雨天气地区的气象部门。”张科翔在9月3日晚至次日凌晨,曾先后发出了三份短时暴雨警报,对眉县、淳化、户县等地发出警报,两小时后暴雨天气如期而至。
目前全省有5个雷达站,97个常规观测站以及数百个自动站、加密站。但这还不够。随着宝鸡雷达站的建成,未来陕西省还将建1800个地面观测站,这样一来,监测天气的“网”密了,预报的准确率才会更高。
对西安是否会变成“南方气候”的疑问,陕西省气象台的专家未给出结论。不过,他们认为,尽管今夏西安很湿润,也有一些南方天气的特点,但天气不是气候,而且不能说今后一定会过渡到南方气候上去。
“从2003年开始,陕西的气候出现了‘准三年周期’的天气变化规律,也就是每隔一年,就会出现异常天气。如2003年后,2004年就平稳一些。2006年稍好,2007年就出现了异常,不过目前观测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是否‘准’三年周期,到底以后怎样一个趋势,还待进一步观测。”杨文峰说。
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原副总工程师常星源,13年来一直在业余时间观测降水量变化。“今年1月到9月8日的降水量是605毫米,比去年688毫米还要略少一些,只是今夏降水比较集中,给人印象深。”已经70岁的常星源认为,尽管自1995年以来西安的降水量呈缓慢增多的趋势,但总体上差别并不很大。“如果仅从降水说西安会变成南方气候,显然不科学。”
天气异常从暖冬开始
然而,今年的天气异常并非是从夏季开始的。在7月以前,就已出现“征兆”。“今年是仅次于1998年的第二个暖冬,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全省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2℃,尤其今年2月,气温偏高达3℃到6℃。”
杨文峰说,2007年1月到6月全省各地气候也是异常的。如暖冬之后,3月份出现了严重的“倒春寒”天气,4月至5月旱情严重,这些都异于往年。
异常的暖冬致使麦田里的麦苗疯长。而这样,势必造成土壤养分的过分消耗,对其后期生长不利。同时,年初温度高,植物抗冻能力小,病虫害也比较严重,这对以后也会有不良影响。
随着4月上旬至6月下旬降水持续偏少,渭南、商洛、铜川、榆林等地出现严重干旱。而在国内,北京2月份创出了1840年以来的最高气温——16℃,这是167年来北京冬天的最高温度。而在我国最北的黑龙江,则经历了1951年以来的最暖冬季。“从2003年以来,全球气候便出现了明显的异常,这些异常主要来自全球气候变暖。”杨文峰说,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我省异常天气的一个大的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温度升高,蒸发加快,冷空气南下受阻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气环流系统发生变化。而大气环流系统的改变,使很多地方的气候发生了异常。专家称,造成全球变暖最主要因素是人类的活动。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
“目前各国都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杨文峰说,大自然中一些反刍动物也排放甲烷,植物中水稻也会释放一些。不过这些对大气影响不大,最主要的还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排放,如人类的农业、工业活动、城市化以及砍伐森林等。
有资料显示,20世纪是过去一千年中最暖的一百年,而20世纪后期的20年又是上个世纪100年当中最暖的20年。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加剧,不断增加的热量不仅造成气候更剧烈、更频繁地变化,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如强降水与大旱并存;冰川、积雪的融化加快,海平面升高,海洋面积扩大,河流改道、干涸,湖泊萎缩以至消失——当暴风雨、暴风雪、热带风暴更加频繁迅猛的时候,**“后天”中的严酷天气也许就真的快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