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气温更低,降水更少,风力更大

2.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降水量和气候一样吗?

4.中国各省份气候情况是怎样的?(详细)

5.高中地理:气温和降水的规律和判断。

是不是气温低降水就少_温度低降水少是什么气候

我国降水分布不均是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地貌复杂,距离海洋远近不一,东部南部距离海洋近,降水多,西部北部距离海洋远,深处大陆内部,降水少.我国国土面积纵跨纬度大,从温度带看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及青藏高原区.加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降水总体从东南沿海想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变化的原因只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气候.夏季温度较高降水较多,冬季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气温更低,降水更少,风力更大

两极地区降水少。

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容易凝结成云致雨;两极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极地高压,降水少。 沿海地区距离水汽的源地(海洋)近,所以降水多,内陆地区,大气经过长途跋涉,沿途水汽凝结降水,水汽无法得到大量补充,大气中水汽含量低,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所以降水少,这种情况在大陆西岸表现明显;大陆东岸由于受到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来自海洋,所以带来丰富水汽,东岸降水多。

降水量基本简介:

降水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南极的纬度比北极高,其海拔也高。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其平均气温比北极要低20℃。

2、南极的下垫面主要是大陆,比热容不一样

3、南极风力大

4、纬度越高,阳光的入射角越小,单位面积所吸收的太阳热能越少。

5、南极的极夜时间较北极长。

6、南极大陆地表95%被白色的冰雪覆盖,冰雪对日照的反射率为80%~84%,只剩下不足20%到达地面,而这可怜的一点点热量又大部分被反射回太空。南极的高海拔和相对稀薄的空气又使得热量不容易保存,所以南极异常寒冷。

降水量和气候一样吗?

1、从副热带向高纬和低纬度递减 在赤道附近形成低谷.

因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副热带低纬向高纬低纬度递减.

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

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会下降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

极地高压控制,冷空气下沉,不易降雨

2.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距海远近,水汽难以或容易到达

3.南北回归线的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和内部降水少

西岸和内部----副高控制时气流下沉;信风控制时,风从陆吹向海洋

东岸-----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中国各省份气候情况是怎样的?(详细)

你这是什么意思呢?

看降雨量是可以确定气候类型的,温度可以确定温度带。

看气温定温度带,看降水量定气候类型。

看气温,最低温低于0°C,可能是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或者寒带的极地和苔原。如果夏季气温高,年降水量少的则为温带大陆,夏季气温高,年降水量400-800mm之间的为温带季风.夏季气温低的为寒带。

气温最低温高于0°C,但是最高温低于20°C,为温带海洋气候,它的降水量非常平均。

气温最低温高于0°C,但是最高温高于20°C,为亚热带。年降水量特别少的,是亚热带草原和沙漠,降水量在气温高的时候特别少的为亚热带地中海,雨热同期的为亚热带季风。

气温全年高于20°C为热带。看降水平均且非常多的为热带雨林;降水量平均但特别少的,为热带沙漠。降水量在夏季特别多的为热带季风,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不是特别的多的为热带草原。

高中地理:气温和降水的规律和判断。

1、北京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

2、天津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有明显由陆到海的过渡型。气候特点是四季明显,长短不一;降水不多,分配不均;季风显著,日照较足。

3、河北省

属中温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温度适中。

4、山西省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与相邻的华北平原相比,气温略低,降水偏少,差距尤以雁门关北更为明显。5、内蒙古自治区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地域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夏短冬长,较为干冷。东北

6、辽宁省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

7、吉林省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春秋多风。

8、黑龙江省

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数地区冬长夏短,西北局部地区长冬无夏。

9、上海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10、江苏省

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季风影响显著。春夏之间多梅雨,夏秋之际多台风。

11、浙江省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暖湿条件较为优越。夏秋之际常受台风影响。

12、安徽省

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每年6~7月为梅雨季节。

13、福建省

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丰富,雨热同季。

14、江西省

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夏较长,春、秋略短;夏季炎热多雨。

15、山东省

大部份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多雨,冬寒干燥,四季分明。胶东半岛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华中

16、河南省

南部属北亚热带气候区,中部和北部以暖温带气候为主。季风特征明显,四季分明。

17、湖北省

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东部夏季酷热,是长江沿岸的“火炉”之一。

18、湖南省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华南

19、广东省

属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20、广西壮族自治区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热多雨山区冬季较为干冷,沿海地区,长夏无冬。

21、海南省

全省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炎热,长夏无冬,雨量充沛。西南

22、重庆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暖夏热,雨季较长。河谷地区多连晴高温,重庆市区为我国著名的“火炉”之一。

23、四川省

分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山地热带半湿润区以及川西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三大部分。全省气候类型多,山地气候垂直变化大,季风气候明显,季节气候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气象灾害种类全。

2、贵州省:多数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

25、云南省

地处亚热带、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冬夏温差不大,干湿两季分明。气候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滇东高原气候温和,素有“四季如春”的美誉,省会昆明也被称为“春城”。

26、西藏自治区

多数地区属高原气候,干燥寒冷,长冬无夏,空气稀薄,日照充足。仅藏东南部分地区受印度洋季风影响,较为温暖湿润。

27、陕西省

气候以秦岭为界,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北部主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陕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陕南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28、甘肃省

地域狭长,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兼具温带季风和大陆气候特征。多数地区干旱少雨,日照充足。

29、青海省:属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冬寒夏凉,气候干燥,日照充足。

30、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受整体地形影响,气温南低北高,降水南多北少。

31、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主属大陆性气候,以天山为界,南疆北疆气候差异明显。北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南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港澳台地区

32、香港特别行政区

主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

33、澳门特别行政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34、台湾省

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扩展资料:

我国气候区划大多是以≥10℃活动积温或≥10°C日数为主来确定温度带界限指标的。在拟定界限指标时,重要依据是植物分布和农业上的差别,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生态气侯区划,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生态气侯的内涵。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以≥10℃等效积温作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将全国划分Ⅰ为赤道热带、Ⅱ为中热带、Ⅲ边缘热带、Ⅳ南亚热带、Ⅴ中亚热带、Ⅵ北亚热带、Ⅶ南温带、Ⅷ中温带、Ⅸ北温带、Ⅹ寒带等10个一级温度带。

然后在各温度带中根据g干湿气候型等级,划分湿润(M)、半湿润(SM)、半干旱(SD)、干旱(D)和极干旱(DD)等30个气候区。西蔵东南端、四川和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因坡陡峭,某些温度带水平面积很小,不在图上划出,予以略去。全国的30个气候区分布如图所示。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

百度百科-气候分类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这是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随着地球以一日为周期的绕轴自转和以一年为周期的绕太阳公转,某一地区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就出现以日、年为周期的变化,从而导致气温的昼夜(日)和季节(年)变化。

(1)气温昼夜变化 它是指气温以一日为周期的有规律变化。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一天当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日出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地面净得热量,温度升高。此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气温也上升。到了正午,太阳辐射达到最强,气温也随之上升。此后,太阳辐射强度虽然开始减弱,但地面得到的热量仍比地面长波辐射推动的热量还要多,地面储存的热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温继续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到午后一定时间,由于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使地面得到的热量开始少于推动的热量,地温开始下降。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热量由储存转为亏损、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这一时刻通常在午后一小时左右。随后,由于地面热量不断地亏损,气温便逐渐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之前地面储存的热量减至最少为止。所以,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而不是在半夜。由此看来,一昼夜间气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接受太阳辐射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地面的热量收支,即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和向外放射的地面有效辐射的数量之差。如收入多于支出,则地面储存的热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同时还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地方,每一天的气温日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又不是前一天的简单重复。因此,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2)气温季节变化 它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由于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地面储存热量最多的时期,就是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储存热量最少的时期,也就是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因此,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所在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和冬至日),也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的六月和十二月),而是比这一天要落后1~2个月。即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或二月,最高值出现在七月或八月。海洋上落后较多,陆地上落后较少。北半球,中、高纬度内陆的气温,以七月为最高,一月为最低;海洋的气温,以八月为最高,二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之为气温年较差。它的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最热月和最冷月热量收支相差不大,气温年较差很小;愈到高纬地区,冬夏区分愈明显,气温年较差愈大。

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的年较差为11℃,大陆上的年较差可达20~60℃。

气温年较差也因天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云雨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云雨少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气温的空间变化

(1)等温线和等温线图 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

在分析等温线图时掌握下列一般规律:

①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②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说明低温地区广。

③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

④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著。

⑤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2)一月气温变化:

从1月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1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①等温线较密,北半球与南半球相比更密,说明冬季各纬度之间温度差异大。

②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可见北半球的陆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陆暖于海。

③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等温线急剧地向北极凸出,这正好反映了暖流对气温的影响,象黑潮、阿留申暖流、墨西哥湾巨大的增暖作用。在属于夏季的南半球,寒流的影响增强了,将等温线远远地推向赤道方向。

④最低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大陆上,亚洲东北部和格陵兰特别寒冷。最暖区域通过澳大利亚中部、南非和南美的南回归线附近。

(3)七月气温变化:

从7月份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7月世界的气温分布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等温线比较稀疏,说明夏季各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

②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等温线强烈地向北凸出,可见北半球陆暖于海,南半球陆冷于海。

③洋流、特别是寒流对等温线的影响比较显著。7月份,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

④最高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低纬大陆上。最热的地方在亚洲内部、伊朗、阿拉伯、撤哈拉和加利福尼亚一带的沙漠地区。